119、奪嫡(第1/3頁)
章節報錯
齊魯之地,人傑地靈,自古以來俊彥輩出。
齊郡因齊國得名,戰國時,齊國於境內建五都、五鄉、五屬,管理因為商業繁榮而人口眾多的臨淄和七十二縣,臨淄便為齊國都城,“城臨淄水,故名臨淄”。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滅齊國,後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齊郡便是其中之一,治臨淄,臨淄位列漢之六都之一,可以說一直都是山東境內的繁華中心,郡治首府。
但說來也怪,不論是春秋戰國、兩漢,以及後面的三國鼎立,齊郡都少有出過什麼能影響天下大勢的人物,上一個夠資格青史留名的還要追朔到漢武帝時期的主父偃。
到了東漢更是落寞,便以漢末至三國這段時期為例,原本的歷史上,東來郡有太史慈和劉繇、樂安也有任燠和國淵,連平原這樣的小國都先後出了華歆、禰衡以及管輅,只有齊郡和濟南很是尷尬,竟是一個有名有姓的都沒有。
沒有人才,沒有英雄,到臨淄這個漢之五都也因為戰亂而落寞後,齊郡的存在感便愈發低了。
當然,這個世界卻是不同了。
因為王政的橫空出世,莫說袁紹這樣名門望族的出身,便是目不識丁的販夫走卒,如今也都知道,青州有一個地方叫齊郡,齊郡有一個縣城叫趙縣了。
也正是因此,即便齊郡眼下並不屬於王政的勢力範圍,但他在當地的聲譽,乃至影響力都十分之高,高到即便臨淄計程車族豪紳一直從旁協助,袁譚至今也尚未完全掌控齊郡。
也正是因此,當得知這個畏懼潛逃的管事乃是齊郡人時,原本覺得王政嫌疑不大的袁紹,也不由半信半疑起來了。
刺客出身貫日門,而王政的夫人也是貫日門的弟子...
將刺客招入甄府的,又是王政的同鄉...
還姓吳?
對了,吳是齊郡的大姓,聽說青州軍姓吳的不在少數,連那豎子的總角不也是姓吳嗎?
當然,雖然目前蒐集到的資訊,幾乎都指向了王政,但畢竟都不是鐵證,同鄉便一定是得了王政的授意了嗎?
有沒可能是被誰收買了、蓄意以對方齊郡人的身份來栽贓呢?
這一點袁紹並非沒有想到,由此引申開來,如果王政真的被潑了汙水,那麼有誰能得到好處?
或者說,眼下最希望他和王政火併的人,又是誰呢?
幾乎下意識的,袁紹便想到了另一個名字,想到對方,他站起來,走到窗漏前,負手盯視著窗外的春景,一雙虎目射出兩道冷芒。
他默然半晌,突然問道:“元圖,你說王政的嫌疑比劉表大,那你覺得曹阿瞞和王禦寇二人,誰的嫌疑更大呢?”
逄紀聞言心中一驚,怎麼主公會突然提起曹操呢,難道除了間軍司外,還有別的人在為他查探訊息,且已發現了什麼?
雖這般暗自思忖,表明上逄紀卻是神色不動,只是小心翼翼地看了袁紹的背影一眼,儘量以客觀的、不帶半點主觀情緒的口吻說道:“曹操與主公乃總角之交,而王政與主公素未謀面,曹操與主公皆為漢臣,互為同盟,而王政卻是黃巾賊寇,於情,與理,似乎都是後者的嫌疑更大些。”
“嘿,何止總角之交...”
袁紹回頭看了眼逄紀,似笑非笑地道:“若非本將,曹阿瞞一階閹醜,當年豈能當的了兗州牧?若非本將,他又如何能擊退呂布?”
“本將三番四次相助於他,結果換來了什麼?”
袁紹聲音驟然變得森然起來,一字一頓地道:“這狗才奉迎小皇帝后,竟封自己為大將軍,封本將為太尉,此欲凌駕於本將之上,這是什麼行徑?”
“忘恩負義!”
“額,但最後曹操還是將大將軍的封號讓與主公了,這說明其還是尊重主公的...”
“狗屁!”
袁紹忍不住爆了個粗口,“他是如今氣候未成,羽翼未豐,所以害怕我現在便興兵伐之,做了暫時的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