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荷蘭必勝(第2/2頁)
章節報錯
魯肅微微一怔,旋即坦然道:「尚未。」
王政哈哈一笑,擺手吩咐:「來人,且為魯法曹準備膳食。」
不久之後,待飯菜上來,王政留下肅與剛才沒有吃完飯的大臣們在殿上接著用食,自家則帶著其他等人轉入側廳,出了殿門不久,他問兩人道:「魯子敬其人,你們以為如何?」
禰衡和郭嘉面面相窺了會,禰衡道:「縱橫捭闔,辯麗橫肆,此蘇秦,張儀之徒也。」
郭嘉在旁補充了句:「單論遠見卓識,臣不及也。」
禰衡自身便是善於言辭之人,他認為魯肅是能和蘇秦、張儀相提並論的縱橫家,也就等同變相地認可其口才的犀利,至於郭嘉更是坦誠,直接便說單論分析時勢的大局觀上,魯肅已是勝過了他。
王政微微一笑,順勢說道:「能得正平,奉孝這等評語,這個魯肅的確是個人才,法曹之職委實委屈他了。」思忖了片刻,便即下令,拔擢魯肅進為九江徵事,俸祿六百石,行參謀軍務。
徵事乃西漢首置,本為丞相府的幕僚,在東漢時也常為小國國相或是郡守的屬官,品秩雖還要比劉曄的長史低上一些,卻是高過曹掾和少歷,相比之前的法曹算是連升了兩級。
作為穿越者的王政深知魯肅的本領,若按他的內心,自然是願意給魯肅更高的位置,讓其大展所長的,然則無規矩不成方圓,到了他這個位置,即便有著乾綱獨斷的權利和威望,卻也不便太過隨性行事,當初黃忠投效時甚至要從一階什長做起,相比之下,魯肅的已算是高了很多。
當然,這也是
因為其今日在殿上的表現出色的緣故,這才給了王政越級拔擢的理由,當著滿堂的***顯宦,初次晉見王政,魯肅便能不卑不亢,舉止落落大方,說明其有膽識;分析天下大勢,語言深入淺出,用的幾個比喻非常形象,並且恰當,使人不知不覺就接受了他的觀點,說明其有口才,尤其是最後對袁紹、曹操和王政三方當下處境的評價,更算的上是見識高明。
對於這些,即便是看其不順眼的張昭也不得不承認,所以在其侃侃而談的時候,郭嘉和禰衡等人便猜的出來,此人已是得到了王政的賞識,賞識之後自然便會重用,所以升官也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既然魯肅出現,王政也不再遲疑,當即拍板讓其作為使者出使荊州,眾人皆無異議。
「子揚舉薦人才有功,當賞!」
心情舒暢之下,王政顯得頗為興奮,對劉曄笑道:「你想要什麼賞賜?儘管說來。」
劉曄一臉謙虛地道:「臣德薄能鮮,若非州牧信重,焉能添居長史之位,平日向覺惶恐,如今能為州牧引薦子敬兄,也算僥天之倖,哪裡還敢妄圖賞賜呢?」
「臣別無所求,唯願州牧基業愈發興旺,賢者能得其位,有才者皆可任之,如此,便是對臣最好的褒獎,最大的賞賜。」
王政笑道:「卿之所願,固我所願也,只是有功不賞,非為明也,雖然子揚婉拒,但是本將卻還得賞賜,不是因為你舉薦了人才而賞賜,而是要為其它的人做個表率。」
沉吟了片刻,吩咐親衛道:「去書房把本將的席鎮取來,送與子揚。」
席鎮,早在戰國時便已非常流行,在兩漢時達到了工藝的巔峰,一般的王宮貴族多用青銅或鎏金席鎮,王政這個席鎮是袁術的遺產,乃用更為罕見的犀璩所制,不僅價值更為珍稀,在王政看來,這樣更顯親近之意,畢竟劉曄可是阜陵王劉延的後代,一般的珍寶財物未必會放在眼裡。
劉曄大喜,當即拜倒謝恩。
因為歷史小白的緣故,王政不知道劉曄未來會成為曹魏的三朝元老,更為曹操屢獻妙計,所以自其投效以來,王政對其雖是禮遇,卻並未表現過太多的重視,對此劉曄也是暗自鬱郁,時長暗自籌謀如何能獲得王政的青眼,沒想到這一次舉薦魯肅竟得到了意外之喜,不由大為振奮。
待親衛取來席鎮,王政親手賞給了劉曄,又拍了拍他的肩膀,在與眾人商議了會,三言兩語,便把魯肅出使的事情定了下來。
具體的操作,交給郭嘉和張昭協調辦理,眼見堂外天色已至下午,他之前便已和陸績說好,今日下午要去壽春城外巡視民情,也不再等魯肅等人過來,直接宣佈議事結束。
待諸人退走,王政揮了揮手,招呼陸績、徐方等數人跟上,幾人輕車簡從,自出王宮,從東城門馳出壽春,徑往南面鄉野而去。
......
王政親自下到鄉野,自然對民情查問的很是詳細,再結合陸績等人的彙報,對他和孫策,袁術三方爭鋒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大致有了一個瞭解。
四個字,不容樂觀。
返回王宮後,王政沒讓陸績和徐方離開,留了下來一同晚食,又令人把郭嘉和張昭一同喚來,把所見所聞簡略地與諸人講了一遍,又將陸績和顧雍等人之前的彙報條陳放在桌上,讓所有人一起討論商議。
「本將之前以為難關只在缺糧..」
環視眾人,王政劍眉一挑,沉聲道:「今日一見,觸目驚心,不僅缺糧,民間還有勞力不足、耕牛不足、種子不足、農田遭害、灌溉的溝渠受損等等問題!」
「眼見入冬,入冬之後便是開春,也就是說留給咱們的時間最多還有三月,若是這段時間不能解決這些問題,明年的春耕必受
影響!」
一旁的徐方亦表示贊同:「將軍所言不差,這些問題需得迅速解決,刻不容緩!」
「公紀,你為郡守,責無旁貸,元嘆則久在壽春,管的更是民事。」王政直接點名:「對解決這些問題,可有辦法?」
「稟州牧。」
陸績拱手肅然道:「要說起來,缺糧才是最大的麻煩,不過如今咱們已是有了對策,便是往荊州求糧,且魯肅不日就會啟程,此節暫可不提。」
「至於耕牛、種子不足等等,也可請得徐州那邊出手相助,暫解燃眉之急,至於其他農田遭害,溝渠受損等問題,在臣看來其根源只在一處,便是勞力不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