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暗潮湧動(第1/3頁)
章節報錯
只不過郭嘉願意與禰衡和而不同,卻不代表禰衡眼裡能揉進沙子。
尤其是眼見王政對郭嘉的重用一日多過一日,禰衡能沒有想法嗎?
以前是沒有競爭對手,在軍機要事上禰衡便是唯一的謀主,那是何等風光!現在突然出現個郭嘉,不僅要與他分庭抗禮,眼見風頭都要全部搶走了,禰衡如何能夠接受這等落差?
何況郭嘉之前本還心慕曹操,曹操又是大仇人袁紹的小弟,一想到這裡,禰衡自然愈發不忿。
他在開陽解王政之危難時,郭奉孝在哪裡?一個錦上添花的投機者,憑什麼分享本該屬於他一人的恩重和權利?
郭嘉有沒有才幹?確實有!
王政做為一國之主,該不該大力重用人才?確實該!
然而道理雖然如此,真要放在了個人的身上,禰衡卻難免還是有些不平衡,甚至是有些嫉妒。
因為捫心自問,在軍略和權變上,郭嘉的才能的確在他之上。
尤其是當郭嘉和吳勝,乃至那些青州軍的將官們走的越來越近時,禰衡感受到的威脅便越來越大了,他怎能不為此提前籌備、未雨綢繆?
從目前來看,天軍勢力中最能決定兩人命運的人自然便是王政了。
但是單論“簡在帝心”而言,禰衡雖自信目前依舊佔據一定的優勢,但這優勢委實不大了。
也可以直接點說,王政這邊是指望不上了,起碼不能全指望王政對他的情分和信重。
那除此之外,還要如何才能壓過郭嘉一頭呢?
最好的一條路線,自然是爭取獲得青州軍將官的支援。
原本這方面禰衡是有優勢的,因為他是青州平原人,若論起來,吳勝等人原本都是他的老鄉,因為這個身份,禰衡本該更很容易獲得王政麾下嫡系的支援。
可惜這條路去在郭嘉加入天軍陣營之前就被禰衡自家給堵住了.
無論是吳勝、于禁,還是吳牛、呂德等中層將官,幾乎沒有一個看禰衡順眼的。
相反,郭嘉這個潁川人加入不久,卻迅速獲得了他們的認可,一方面是郭嘉這個人隨性不拘,作風與一般的文儒大相徑庭,反而更容易引起軍中武人的好感,另一方面,自然是郭嘉軍略上的才華的確是卓然出眾,對於這位郭祭酒,不僅是天軍,包括徐州軍和泰山軍這邊大部分都是佩服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禰衡每想到此,都甚為不安,最後思忖再三,他選擇了去拉攏王政麾下的另一個勢力.
徐州軍,以及徐州軍背後的本地士族。
這也是禰衡為什麼極為突兀地推薦糜貞為王政的原因,因為明眼人都看的出來,王政如今的根基愈發牢固,徐州短期內幾乎沒有易主的可能,而這樣的情況,他對下邳陳氏的疏遠,以及對糜家的親重,便真正具有了決定性的力量!
既然糜家取代陳氏成為下邳乃至徐州的頂級望族已是大勢所趨,那麼其他士族自然會迅速的靠攏過來,而糜家無論如何風光始終都是徐州士族的一份子,既然如此,糜芳的妹妹糜貞便成了一個極為合適的聯姻物件。
所以可以說,在前往壽春之前,禰衡和徐州的本地士族就已在琢磨如何摘掉呂綺玲的正妻名分。
除此之外,徐方也是糜家和琅琊王氏等徐州士族眼裡未來大力扶持的合適物件。
徐方雖然也是青州人,但是相比吳勝等其他天軍將官,他對徐州士族的態度頗為友善,當然,還有一個更為關鍵的一點:徐方如今麾下的彭城軍中,在中層將官這塊本地人的佔比是非常高的!
徐方的位置和權柄一旦越來越高,越來越大,那麼徐州人出頭的機會才會越來越多。
對於這一點,禰衡也十分認同,他和吳勝等人交惡,而郭嘉卻與彼輩交好,那麼對於禰衡而言,青州軍越是勢大,就越對他不利,禰衡自然也希望徐州軍儘快崛起。
禰衡從來沒有想過去攬軍權,他只是希軍中有人能為他說話,更是地位越高越好。
甚至不僅是徐州軍,黃忠、魏延甚至喬綰這些新崛起的第三方勢力,禰衡原本也是想著要交好拉攏的,只可惜善意還沒來得及釋放,一時最快卻又把這些人狠狠得罪了
“此事倒也可以理解。”
王典道:“吳勝本就是州牧的總角之交,無論北海一戰,平定孫策乃至平輿一戰中都算的上是履歷功勳,若是若是賞得薄了,未免說不過去,禰司馬也無需為此憂慮,以老夫之見,眼下最重要的還是看看能否想法子扭轉局面,將糜貞捧上正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