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埋伏與詐敗(第1/3頁)
章節報錯
舒縣城頭,王政沉默地看著孫策軍緩緩收縮撤退。
孫策之退,是因為魏延的勇武出乎了他的意料,再打下去,怕也佔不著甚麼便宜,因此快刀斬亂麻地當機立斷。而王政的本意,藉機突圍是上策,至不濟也要吸引住孫策的視線,使得他無力顧及別處的伏兵。此時見孫策軍的防禦有規有矩,軍隊雖撤,前後的陣型卻絲毫不亂,知道是沒有可能達成藉機突圍之目的了,他也索性見好就收。
一方面六安已經克復,那麼如今局勢已然扭轉,舒縣也再非險地,倒也沒有一定要離開的必要,另一方面,反正肯定已經吸引住了孫策的注意力,最起碼次一級的目的算是達到了。
「周縣君,孫賊既退,也讓文長和喬綰撤軍入城吧。」
王政想了想,對周暉說道:「不過雖然撤軍,卻也不能叫孫賊太過放鬆,本將之意,是每隔半個時辰,安排百餘精騎由陶縣尉帶著出城轉一圈,敲鑼打鼓,務必要擾亂得其不得安寧,使其無力旁顧。」
周暉自無異議,陶澤也頷首認同,魏延一個副手,喬綰一介女流都上陣把孫策那邊的大將拼的差不多了,他也算是沙場宿將,總不能這時候還不敢上陣吧?
何況孫策都主動掛起免戰牌了,料來後半夜大抵也無戰事了。
待魏延和喬綰回城,眾人親自下城迎接,周暉更是迫不及待一般,親自上前握住他的手,殷勤問好,連連誇讚:「文長之勇,吾今日見之矣!一喝之威,天雷竟為之滅。何況彼等逆賊草莽?怕都被嚇得兩股戰慄了吧?哈哈,實在揚眉吐氣!大漲我守軍威風。」
王政也在旁關心問道:「文長可有傷處?」
適才天雷擊中魏延時,其他人自然驚愕莫名,王政卻是當先反應過來,他是後世穿越而來,知道避雷針的原理,魏延本更擅於用刀,卻在與韓當一戰中失了兵器,後來雖然改刀用槍,卻還是將一杆鐵槍豎舉起來舞來舞去,這其實還是短兵器而非槍矛的使法,吸引住滾雷朝他所在的位置噼下,卻是一點兒也不奇怪。
倒也虧他命大,沒直接噼在頭上,只是把鬚眉燎燃了。胯下的坐騎也受到了殃及之禍,被雷火燒的黑湖湖一片。
人遭雷擊,再勇武的人,或許當時戰場上一心殺敵,沒時間去多想,現在戰事結束,回想起來,驕傲自豪之餘,卻也難免後怕。魏延倒也實誠,慌忙跳下馬來,說道:「稟少主、王州牧,倒也不曾負傷。當時廝殺場上,沒想太多。就覺得渾身一熱一酥,挺過癮的就是。」
這話引得眾人放聲大笑,王政又將視線轉向一旁的喬綰,也溫言說道:「喬姑娘此戰大展神威,果是女中豪傑,巾幗不讓鬚眉。」
喬綰沒有理他,自顧自摘下了頭盔,似乎也在頭盔中憋悶良久,摘下之後先是長呼一口濁氣,嘴角微微抿起,綻放出一個淺淺笑顏,直讓眾人齊齊一怔,正欲細看時,這淺笑卻象曇花一般稍現即逝,喬綰又恢復得冷冰冰的狀態,似乎不願多笑給眾人看。
......
周暉等人返回縣府,王政則回到軍營後又取出吳勝派來的第二批使者送來的書信觀看。
這書信自然是郭嘉所筆,在信中詳細地敘述了其的作戰計劃。
由於王政提前察覺了舒縣城外的孫策兵馬有過調動,郭嘉也判斷出孫策軍最有可能設伏的地點,便是合肥到舒縣中間的紫蓬山,為了防止孫策軍在此山中道設伏,郭嘉的計劃是出合肥後讓黃忠和吳勝再次兵分兩路,吳勝率領天軍騎兵在前走官道,黃忠則率領步卒弓手抄山路小道,若無意外,兩軍自然是在舒縣城外成功匯合。
如果孫策軍果然有伏,則由先到的一路詐敗引敵出山,隨後左右夾擊,務必一擊而破,再諸軍會師舒縣,對孫策軍展開反攻。
而在王政看來,這個計劃看似不錯,實則也是非常之危險。
前世時的他讀三國演義,一直便覺得詐敗之計甚為好用,更是收益巨大,可穿越以來他卻很少用過此計,為何?
因為詐敗不僅分寸很難拿捏,稍有不慎,便極有可能會變成真敗!
尤其是徐州軍如今威名甚大,且黃忠、吳勝向有勇悍之名,便是遇伏,若是潰敗的太快,敵人也必然懷疑。
但詐敗其實便要速敗才行,否則付出計程車卒傷亡太大,還划算麼?
王政負手傲立帳前,神情肅穆地仰望夜空,此時雲深掩月。
舒縣城前的突圍戰才停歇不久,北面的闖伏戰卻算是剛剛拉開帷幕,這一個夜晚,註定不會平靜。
......
合肥城外,紫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