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交談下來,黃忠心中已認可了劉曄的判斷。

即便目前連荊州軍的影子都沒看到,但是劉表的確有可能在此時摻和進來,有備無患畢竟不是壞事,便問道:“那先生以為,下一步咱們該如何走?”

聽到這個“咱們”,劉曄心中暗鬆了口氣。

其實黃忠和王熊剛剛來到廬江北面時,劉便收到訊息了,之所以沒有第一時間現身,一方面是自然是想要觀望一番,看看這路兵馬實力如何,能否成事,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多積蓄一些實力,以免前來投靠時不受對方重視。

劉勳死於孫策之手,作為他的謀士,劉曄自然是想要為其報仇的,但另一方面,人生不能復生,對於劉曄而言,更重要的自然是接下來要選擇仕誰為主的問題了,而相比昏聵無能,志大才疏的袁術,王政明顯更有前途一些。

當然,對方究竟是否明主目前還不確定,但劉曄已考慮到了一點,那便是要將選擇權始終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如果王政不足與謀,那劉曄自然還留有後路,但若是對方當真有雄心壯志,運勢天命,又能知人善用,那劉曄便要在兩人還未逢面時,便讓對方清楚自家的能力和價值,以保證王政對他招賢若渴,相逢恨晚。

而如何體現他的價值和能力,在劉曄看來,自然便落到了黃忠的身上,若能助這一路徐州軍得勝而歸,讓黃忠清楚他的才能,自然便會主動引薦到王政的面前。

聽到黃忠聞訊,劉曄笑道:“孫策之前賺取合肥,便是用了將計就計,聲東擊西,咱們何妨也用一回?”

黃忠問道:“如何聲東擊西?怎麼將計就計?”

“聲東擊西便是表面上攻佔潛縣,實則突襲皖城,至於將計就計麼..”劉曄雙目精芒閃耀,澹澹地道:“便是克復合肥。”

這是要二選一啊。

若要取皖城,便是從龍舒向東北面殺個回馬槍,若要取合肥,卻是要奇襲北上。

黃忠又問:“那依先生之見,該選哪個。”

“上策當為先克復合肥。”

“為何?”黃忠有些疑惑,論起路程合肥可要遠過皖城,便是晝夜不捨恐怕也要近十日的路程。

劉曄解釋道:“合肥一下,則六安的黃蓋反成了腹背受敵,將軍可趁勢再與另一部貴軍共擊六安,一旦合肥、六安的賊子全被貴軍消滅,便可長驅直入,回援舒縣,甚至先一步奪回臨湖甚至襄安,截斷敵軍退路!到時賊子可謂上天無門,入地無路,反陷入咱們的十面埋伏,如此化被動為主動,不僅此戰必勝,更可一舉將孫策斬首!”

黃忠陷入了思忖,劉曄和郭嘉的兩個策略某種程度上其實是一樣的,都是想要透過六安那邊開啟南下的通路,但明顯郭嘉的建議更為穩妥一些,且更多考慮是舒城之危,畢竟王政此時正在城內,而劉曄的策略有一定風險性不說,且更多放在瞭如何消滅孫策軍的層面上。

半晌,黃忠望向劉曄沉聲道:“合肥乃是重鎮,想必孫軍兵馬不少,若是強攻恐難克復。”

“自然不可強攻,”劉曄笑道:“吾料徐州援軍趕來的訊息,用不了多久,孫策定然就能知曉,並且之後的動向,也未必能逃的過他的耳目,在下方才已經說過,六安和皖城很大可能乃是孫策故意示與人前的兩個誘餌,將軍若去攻潛縣,孫策必然以為目標是在六安,那麼皖城以及合肥兩處必有動作;將軍若去攻皖城,則換成了合肥和六安生出應變,此兵法虛實之道也,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虛虛實實,互為虛實,而咱們的應對之策,同樣是在化虛為實,也故意示與他看...”

黃忠頓時醒悟,說道:“先生的意思是,我軍的目標是合肥,卻故意做出攻打潛縣意在六安,便是孫策生疑,也更多會以為咱們的真正目標乃是皖城,從而判斷錯誤。此為先生的‘化虛為實’?”

“不錯。”

劉曄道:“徐州軍的人馬如今大半集結於六安城下,將軍這一路人馬不多,若按常理而論,斷無捨近求遠,舍易取難,棄六安而取合肥的道理,孫策便是想到將軍這路可能會聲東擊西,更多也只會考慮到皖城這邊,此為出奇制勝。”

黃忠點了點頭,卻見劉曄突然道:“不過此計若要成功,卻有一處妨礙。”

“什麼妨礙?”

“在下方才便說了,”

劉曄沉聲道:“貴軍三路人馬的附近,孫策早已安排了哨騎,遍佈眼線,且潛縣、六安去往合肥的必經之道都在孫策軍的手中,將軍麾下人馬雖然不如吳將軍部,畢竟也是數千大軍,又該怎麼遮掩聲息,瞞過敵人的耳目?”

這一點劉曄一開始便考慮到了,哨騎探馬其實最難對付,人數不多機動性強,還可能喬裝平民,只要有一兩人守在道路要口,大軍過境便絕難瞞過,便是劉曄自負才智過人,一時間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他卻不知在徐州軍這裡,這一點恰恰不是問題!

卻見黃忠聽了之後,先是一怔,旋即仰天大笑:“此事好辦。“

迎著劉曄訝然投來的目光,黃忠一臉自信的道:“雖為敵手,主公和俺都承認孫伯符是個英雄,其麾下兵馬之能戰善戰,甚至不遜色冀州強弩,不過在真正的精銳騎兵上,卻絕非我軍虎賁敵手!”

“所以先生儘可放寬心,對方的斥候自有俺麾下的哨騎料理,凡軍行處,必能提前掃蕩一空,讓孫策軍摸不透咱們這一路人馬到底去了哪裡,行至何處!”

“不過事關重大..”黃忠站起身來,拱手道:“俺還需要修書一封,先趕去六安城外,將先生之計告知吳將軍部。”

畢竟之前郭嘉的密信裡是讓他去攻打潛縣,即便眼下更為認可劉曄的計策,黃忠也要先徵求郭嘉和吳勝的同意,畢竟從兩軍重新聯絡上了開始,真正的主將已是吳勝了。

而且這其實不代表黃忠覺得劉曄的才智勝過郭嘉,只不過兩人一個當局者迷,且關心則亂,另一個旁觀者清罷了。

劉曄隨之起身,他既有投效王政之意,自然做足了準備,清楚六安那路徐州軍的主將吳勝乃是王政的心腹大將,地位更在黃忠之上,便含笑回禮:“自當如此。”

......

在黃忠看來,即便得到吳勝和郭嘉的同意,奔赴合肥還需得要一個條件,那便是要讓此時還在皖城城外的王熊部趕來匯合。

既然要去打合肥,就要集中全部的力量,務求做到一擊必中,但是龍舒又必須安排一定人馬防守程普軍以及可能出現的荊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