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針鋒(第1/3頁)
章節報錯
(王政:敬告各位書友:
值此中秋,本將決定調遣一支精銳部隊前去拱衛諸君。
其中先鋒是微笑、
左翼是鈔票、
右翼是運氣、
中軍是健康、
主帥是平安。
此部諸將必會竭盡所能,誓死捍衛諸位的節日快樂以及一生幸福!
以上)
舒縣城外,孫策軍營。
韓當先中了魏延一記重斬,倒地後又被其補射一箭,雖然他穿的重鎧,又帶了護心鏡,讓本該致命的傷勢都減輕許多,到底還是受了重創,特別是那一刀,即便刀鋒未鑽心入骨,其中所挾的力量也讓他吃不消。
當時在戰場時因深恨魏延使詐,憋著恨意的韓當曾支撐著站了起來,只是終究有心無力,東倒西歪了沒一會又跟著撲倒在地,更因急怒攻心而陷入了徹底的昏迷。
這也是孫策軍為什麼沒顧上去追趕魏延的一個原因,因為不論是孫策還是其他人等,都只顧忙著搶救韓當了。
沒辦法,無論能力還是資歷,韓當都是孫策麾下舉足輕重的大將!
韓當長於弓箭、騎術,膂力過人,在孫堅時代便追隨其四處征伐周旋,數次冒險犯難,陷陣擒敵,屢立戰功,而在孫策東渡長江以來,在攻陷丹陽和吳郡兩地時,他也數次先登,更被孫策授予先登校尉的頭銜,可謂功勳卓著,若論地位,和黃蓋不分軒輊,僅次程普一人。
所以即便首戰輸了,孫策不僅毫無怪罪之心,更是立刻令全軍先將其護送回應,隨即緊急救治。
不久之後,當韓當悠悠醒來,看見孫策立在榻前面帶關切之色,當即勉力掙扎爬了起來,隨即立刻跪地,向孫策請罪。
“臨陣交鋒,因末將大意失敵,導致前軍敗績,還請少將軍治罪!”
孫策沉默了片刻,沉聲道:“若論軍法,當斬...”
這話一出,身旁的黃蓋等將登時大急,正欲為韓當求情,卻見孫策頓了頓,口氣緩和下來,接著道:“不過韓校尉仕我父子兩代,屢立功勳,權且功過相抵,此番便不計較了。”
韓當卻竭力繃著臉,堅持道:“少將軍治軍素來賞罰分明,豈能為末將壞了規矩,還請將軍責罰!”
“這...”孫策深褐色的眼底有火光一閃而掠,他低低地嘆了口氣,旋即道:“那好吧,既如此,韓當首戰失利,挫我兵鋒,令:棍五十十。”
軍法官高聲接令。
孫策又道:“權且記下,待你傷好之後,然後再說。”
“喏!”
韓當赤著半身伏地叩首。
“起來吧。”孫策親自上前將他攙扶起來,又解下披風,親手把他包裹起來,隨後扶著韓當重新躺下臥榻,又傳令後廚馬上去些滋補的湯食,待親兵端入帳內,更是親自端著,喂他飲食。
“少將軍...”見孫策不僅毫無怪責之意,更這般禮遇,韓當被感動的涕淚交零。
“這般顏色作甚?”孫策做不悅狀喝道:“論公,是我的左膀右臂,論私,你和程、黃兩位皆是策的叔伯長輩,若非軍營之地,恰逢戰時,策本該叫你韓叔才是。”
又溫言撫慰道:“從古至今,哪有百戰百勝的將軍?何況今日之敗,皆因賊子狡詐,欺韓叔君子以方,非戰之罪也,好生保養。待的來日,戰場上再把場子找回,不就行了麼?”
韓當哽咽道:“末將有負少將軍所望,怎敢再勞少將軍解衣推食?請少將軍放心,來日再戰,末將有死而已!”
“何出此言?”
孫策輕輕地拍著韓當的肩膀,淡淡笑道:“今日雖有失利,韓叔卻也立了功勞。”
聽到這話,韓當並榻下諸將,皆面露疑惑,不解其意。
孫策停下湯匙,顧盼諸將,胸有成竹地說道:“王禦寇年輕氣盛,自起事以來少有敗績,其狂妄自大,向來自恃兵強將猛,視天下英雄如無物也,今僥倖勝吾一陣,必愈發輕敵大意。”
“待我軍營盤扎定,則可用計,誘其主力出城,圍而殲之。然後攻下舒城!”
雖然敗了王政一陣,孫策卻毫不氣餒,當日開陽一戰慘敗與王政之手,固然讓他對其恨之入骨,卻也算是磨鍊了心性,相比原本歷史上的那個小霸王,如今的孫策卻是穩重許多。
接下來該怎樣對敵?他定下來的應戰策略,簡而言之也是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