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王政孫策,於焉再會(第1/3頁)
章節報錯
東漢末年的群雄爭霸,一般情況下,對郡治縣之類大城重鎮的攻城,不會想著把城池圍得水洩不通。
因為這等城池佔地有時候方圓幾十裡,哪兒有那麼多的軍馬去圍困?充其量佔據要塞,不讓城裡的軍馬出來,同時也儘量做到不讓馳援的軍馬進入城中。
如此便算一次成功的圍城。
這點要求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關係到很多的方面。尤其圍城一方主帥的全盤統籌能力。有過許多的戰例,儘管圍城方號稱軍馬幾十萬眾,在遇到城中有特別驍勇的將校時,卻是往往包圍圈形同虛設。
如當時孔融被管亥的十萬青州軍圍困,太史慈竟能單騎衝出重圍求援劉備,這固然與他個人的勇猛不無關係,左馳右射,竟如入無人之境,同時卻也是因為作為農民起義軍的黃巾軍越是人數多時反而越是混亂。
勇敢者佔少數,不善戰者,無軍紀者佔多數,自然無法形成真正有效而又嚴密的包圍圈。
又如後世唐玄宗時的安史之亂,叛軍尹子奇等人圍困睢陽,睢陽城中有驍將南霽雲,先以三十騎,出城往求援軍。“賊眾數萬遮之”。南霽雲殺出重圍時竟然“止亡兩騎”...
隨後其又引三千步騎援軍反向睢陽衝鋒,“至城下,大戰,壞賊營”,死傷兩千,依然還能剩下千人入城。
而在王政的觀察下,單就圍城的嚴密而言,今日兵臨城下的孫策軍,其實已勝過了當日奉高城外由袁譚所率領的冀州軍了。
眼見敵人前後左右數路軍馬齊聚舒縣城下,眾人不由神情肅然起來。
當然,最讓他們如臨大敵的,自然還是城下那面迎風招展的“孫”字將旗。
這說明了繼皖城之後,那個小霸王孫策又一次準備親自率軍攻陷城池了。
這一次的目標,正是舒縣!
對方似乎也收到了王政身在舒縣城內的訊息,一邊分兵舒縣四周迫近,形成一張緩緩合攏的包圍網,一邊為了給城中的守軍造成壓力,又精選了數千虎賁出現在了南門城外,人人高大威猛,披掛著精耀的鎧甲,耀武揚威地在城外不遠地方來回轉走。
遠遠地從城上看去,但見圍城的孫策軍漫山遍野,無邊無際,但聽三軍擂鼓,號角悠揚,恍然間,連城牆都似乎在為之晃動。無數的灰塵粉末,簌簌地從牆頭落下。
這震耳欲聾的聲響直透城內,與城外的滾滾河水遙相呼應。
王政倒是依舊面平如水,多番大戰下來,早已見慣風浪,孫策軍雖然軍容鼎盛,卻還不至於讓他動容,不過看著身後諸將俱都面相驚容,唯獨魏延反而緊緊按住刀柄,臉上愈發鬥志昂揚,不由笑了笑,突然問道:“諸位誰通探馬之術,可看出敵人有多少兵馬?”
眾人意亂紛紛,有人說一兩萬,有人說三四萬,語氣卻都不太確定。
周暉忙道:“來人,傳哨騎...”
話未講完,便聽一旁的魏延突然開口答道:“目前來看,五里之內,城外出現的步卒約莫萬餘,至於騎兵則有三千左右。”
“魏兄弟眼力高明。”王政點了點頭,又問道:“你覺得孫策的這支軍隊如何?”
魏延默然了會,回道:“今日之前,俺未曾想過江東兵馬,亦有如此雄壯之姿。”
“哈哈。”王政仰天大笑,突然轉頭對周暉道:“今日大飽眼福,實有賴周君慷慨矣,本將多謝了。”
啊?
這番話直讓周暉一頭霧水,更不知他所言是何用意,不由愕然道:“州牧何出此言?”
王政眼中銳氣閃爍,十分認真地盯著城下,微微一笑道:“江東孫郎,卿本佳人也,本將曾有幸與其見過一面,對其風采照人頗為心折,我料諸位對他怕也是聞名已久,只是不知有幾人親眼見過他的麼?”
眾人紛紛搖頭,連周暉也說道:‘孫策雖與吾之從弟周瑜交好,不過吾近年才返回江東,倒是和此人緣慳一面。”
王政微微頷首,徐徐說道:“那就是了,所謂珍寶易得,美人難求,像孫伯符這般的人物,偏又皮相出眾,實乃美人中的上品,更是難得一見。”
說著,王政顧盼左右,一字一頓地道:“如今這等英雄美人率軍來此,列陣在前,豈非這世間最難得的美景?”
“若非若非周縣君指揮有方,之前率軍擊敗過孫策軍一次,恐怕還未必能引出此人跋涉山川,親涉城下,那如此美景只有本將一人獨享,豈不可惜?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