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國始於西漢景帝二年所立,起初轄二十六縣,地域極為廣闊,後以浮煙山為界限,劃分了不少城池給了青州齊郡以及徐州琅琊,這些年來王朝興衰,政權更替,版圖多有變化。

但平壽城作為一國之都的地位,卻始終未曾有過更易。

這座城市的歷史極為古老,甚至可以追朔到大禹治水時期,《史記夏本紀》中所說的“堣夷即略,濰淄其道”,其中平壽便是依靠濰水以西建立的四個小國之一,那時它的名字叫三壽。

三壽政權建立之後,這一帶虎去狼來,弱肉強食的戰爭不斷髮生,有史記載的便有“夏後杼興兵徵東海,伐三壽”,而當東夷首領后羿奪取夏政權後,迫使夏人向南遷徙於中州地區,平壽便成了東夷部族的居住區。

股商時,又有來人與齊爭營丘,並佔領了營丘,隨後平壽又成了來國的領屬地。

至春秋戰國時期,平壽則和浮煙山一起成了齊國的附屬。

且不同與青州其他郡府,北海如今的十八縣邑中,卻有接近三分之一距離平壽極為接近,名為縣城,實為“京畿”。

所謂“畿”,指的便是鄰近國都的地方。

《周禮》中有一句話,叫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里曰王畿,平壽的屬縣範圍雖沒誇張到那個地步,但是一二百里還是有的,這便成了一個古代版的首都城市群。

而於禁和徐方給下邳發去的幾封捷報,內容就是報告他們在平壽京畿地區作戰過程中的幾次勝利。

平壽依浮煙山而建,山川合攏周側,地形極為險峻,又同時被濰河,淄河兩條水脈外繞,可謂固有天險,易守難攻,所以儘管徐州軍的潛行極為成功,當北海人發現時他們已深入到了平壽京畿的腹地,宛如天降神兵一般,卻還是沒有在短時間內完成斬首計劃。

不過這點原本也在王政和郭嘉的意料之中,之前便已定下了先去其羽翼,斷其外援,讓平壽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後,再三路軍馬齊齊發動,併力合攻!

就目前來看,這個戰略施行的很順利。

平壽南面靠近徐州沿邊州縣,如今已經悉數落入臧霸和黃忠那一路人馬的手裡,而平壽的北面靠海,最為關鍵的兩個城池,都昌、壽光,如今也被于禁率兵攻陷,加上水軍那邊對東來郡的牽扯騷擾,此時徐州軍已是水陸並進,在三面構建了一道嚴絲合縫的包圍圈,以之來斷絕北海軍所有可能會出現的援助!

兵法雲:圍三闕一,此時嚴格來說,只有平壽的西面空了出來,不過那邊如今已是冀州軍的勢力範圍,孔融便是想逃,也不太可能選擇這一路。

當然,徐方也沒完全地將這一路置之不理,依舊派去了幾隊騎兵,權做監視。

而當孔融收到一封又一封前線告急的公文時,還沒來得急想出辦法,卻驚訝地發現,無聲無息間,竟有一支數萬人馬的大軍已是壓迫到了平壽城下,相隔竟不及百里之遙了!

收到哨騎的加急報訊時,孔融當時徹底愣住了,好半晌沒回過神來。

他幾乎以為自己是在做夢!

從徐州來到平壽,要經過多少座城池啊,那些防線都是形同虛設嗎?

竟沒一兵一卒發現異樣,眼睜睜地讓敵人都摸到了自家的鼻子底下了!

平壽王公。

此時的孔融一張臉已是煞白至極,他面色蒼白,又驚又駭,提著寶劍,繞室疾走。每走到一個大臣的旁邊,便會停下腳步,問上一句:“敵已兵臨眼前,可有良策驅之?”

這會他甚至已不敢再說“破”了。

卻還是沒有一個人可以給與答桉。

畢竟事到如今,便是張良再世,韓信重生,恐怕也是束手無策了!

“又是黃巾賊寇...”

“又是黃巾賊寇!!!”

驚怒之下,孔融直接抽出了寶劍,一邊揮舞一邊高聲嘶吼:“自中平六年,董賊總攬朝政,欲行廢立之舉,融不忿之下,與其激辯之後,被其懷恨在心,遂讓三府舉薦吾至北海而為國相,至今七年矣...“

“七年了啊!“

他不顧風儀,對著群臣叱道:“先有張饒肆虐,後遭管亥圍城,諸君啊,你們每次都是這般一言不發,一計未出,只是對著吾搖頭嘆氣...”

“現在輪到王政這豎子了,如今城外州縣半數失陷,賊寇鐵騎轉眼便至,值此生死存亡之際,你們難道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嗎...”

說到激動處,孔融急火上升,連連咳嗽起來,一口痰卡在了喉嚨,直讓蒼白的臉色轉眼憋的通紅,見狀,兩個隨侍的婢女,慌忙上前幫他捶背順氣。

好一會孔融才緩了過來,直接推開婢女,一雙眼死死地盯著看著這個變得越來越安靜的大堂,面色漸漸鐵青,眼中肅殺之意越來越濃。

“諸君,說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