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傾覆敵國(第2/3頁)
章節報錯
在北海國相刀子般的眼神中,堂內群臣一個個面如土色,束手無言,有人初次見到這位聖人後裔這般暴怒,更是嚇的汗流浹背,兩股顫慄。
孔融連著追問了幾遍,還是得不到半句的回應,看著這些平日裡素來最愛高談闊論的眾人,如今卻一個比一個嘴巴嚴密,直讓他憤怒到了極點!
此等尸位素餐之輩...
當真個個該殺!
孔融握緊了手中的寶劍,想要抽出來砍人的衝動愈發難以按捺了。
就在這時,堂外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在這落針可聞的寂靜中顯得極為出眾,登時讓所有人本能地循聲望去。
而看清來人後,孔融的眼中登時露出了一絲喜色,立刻便開口問道:“彭璆,如今賊人兵臨城下,可有良策教我?”
彭璆,正是孔融來北海後親自選舉的三位賢才之一。
“國相息怒。”
彭璆往前兩步,高聲奏道:“以臣之見,徐州軍這番來勢雖是兇勐,三路齊發,水陸並進,號稱十萬大軍,可單是如今平壽城外的的人馬,並不算多,方才臣先看過前線情報,又帶著探馬仔細觀測一番,最多不過萬人!”
“我城中諸軍,雖然早前被郡尉帶走了大半,可如今守軍依舊尚有五千人馬!”
“兵法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如今賊人不過是我軍倍餘,何足慮哉?”
“何況賊人孤軍深入,乃是犯了兵家大忌,看似氣勢洶洶,其實並不可怕!”
說到這裡,彭璆拱手請命:“昔日巨寇管承侵擾平壽時,太史子義曾言,正要趁其立足未穩,即刻出城,奔襲攻之,定能叫它有來無去!”
“以臣之見,當下王賊部曲,亦可以此計破之!”
這番分析頗有道理,孔融面色不由稍緩,剛要說話,卻見堂下一人卻已搶先反對。
“萬萬不可!我城中人馬雖有數千,可多半為才招募的新卒,論起戰力,委實不堪一擊,絕非黃巾賊寇百戰悍卒的對手。不出城還好,勉強夠用來防禦。一旦出城,與賊野戰。那便是以我之短,迎敵之長,這與自尋死路有何區別?”
問策的時候你不回答,怎麼彭璆獻計時你就立刻反對了?
孔融不滿地瞥了那人一眼,卻還是問道:“那依卿之見,該當如何?”
“彭公適才分析賊人的兵力,倒是不錯,”那人道:“以城中這等兵力,破敵固是力有未逮,可若只是堅守,卻是綽綽有餘!”
“平壽亦為堅城,昔日幾次賊患,十數萬人馬圍攻亦不得破,況且城中的百姓也都可以助戰,國相,若是堅守下來,便是以我之長攻彼之短,黃巾賊寇之短,在為客軍。我城中糧儲豐盈。眼下之策,唯以堅守為上,切切不可貿然出擊,自損實力。臣以為,只要平壽能堅守個旬日一月,黃巾賊寇定然不戰自退。”
“為何?”
“黃巾賊寇遠來,糧草補給困難,此其一。平壽受困,四方諸城之師,包括武郡尉的大軍必會立刻回援,月內必至,此其二。”
這時,又一個大臣出列奏道:“鄧公之言,某不敢苟同。”
孔融問道:“為何?”
“前日便有軍報,王賊早與渤海群盜聯手,數日前,布其的港口已經被敵人攻佔,東來水軍更是大敗。現在海域舉目盡為徐州與海盜的水軍,沿海一線州縣,業已悉數落入賊手!”
那人正色道:“若是和賊人相持,咱們固然能等到援軍,可徐州軍呢?從海路而入的話,同樣是月內可至啊!”
“眼前雖只有萬餘賊人,可王政卻和張饒、管承不同,他有整個徐州作為後盾,無論人馬,糧草皆是不缺,國相,如此形勢,若想要耗道敵人知難而退,主動撤軍,豈非天方夜譚?”
“那汝說要如何!”
聽到這裡,孔融終於徹底爆發了!
只聽鏗鏘一聲,長劍已是出鞘,狠狠砍斫在大堂上的柱子上,砰一聲響下,大堂之上跪倒了一片,每一個人都匍匐在地,沒有人敢發出一點聲音。只有孔融粗重的喘息聲,迴盪在空曠的大堂之上。
死一般的寧靜中,孔融提著寶劍,逼視諸臣,質問道:“又不能戰,又不可守,那你們說該當如何?”
“該當如何!”
大臣們彼此視線交流,剛才回答的他那人鼓起勇氣,說道:“臣以為,上策,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