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千帆蓋海(第1/3頁)
章節報錯
不同於普通的百姓,看著冀州軍狼狽而退,捲起一地的煙塵,王政的神情卻還是有些凝重。
畢竟他這種縱覽全域性的主帥自然清楚,敵人這一次的撤軍並非是因為戰敗,也不代表奉高乃至泰山郡便就此安枕無憂了。
袁譚如今最大的顧慮便是因為缺糧,一旦回到臨淄後將糧食重新補充,冀州軍便隨時有可能捲土重來!
甚至有可能下一波的攻勢會更為洶湧,畢竟誰也不知道,幽州那邊的公孫瓚還能撐住多久,若是袁紹比自家的天軍提前解決了另一邊的戰事,能騰出來手,奉高乃至泰山的戰事便再頃刻再起!
不過眼下也顧不得這麼多了,接下來要做的首先還是儘快讓奉高恢復起來。
為了安撫飽受戰亂的城內百姓,王政一聲令下,三軍頃刻間再次忙碌起來,執行各種戰後的緊急安置,搜查城內可能潛藏的敵人暗探、內應,組織士卒、招募百姓緊急修補被冀州強弩破壞不堪的城牆,重新開挖被填的護城河,收斂城內外戰死士兵的屍體,開放糧倉加大了賑災力度等等...
這等安撫民心,由亂而治,恢復秩序的事情,造反起家的天軍早已是做的駕輕就熟,一連串的動作下去,奉高城迅速恢復了生氣。
而在這面西部軍翼內部初定之後,王政倒沒有急著立刻返程,而是繼續坐鎮奉高鎮之以靜,一方面派人去了解北海國那邊最新的戰情,一邊命令鐵騎兵從奉高的北門出發,沿著冀州軍撤離的方向追蹤了過去。
......
此時另一邊亦是戰事正酣,且相比泰山這邊,更是水路並進,愈發激烈。
渤海海域。
“稟校尉,前方出現了幾艘東來走軻。”
聽到這話,陳皎點了點頭,水戰陸戰無非形式不同,本質上都是戰爭的一種形態,該有的佈置和方略並無真正意義上的差別。
比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所以在兩軍的主力正面交戰前,會先安排哨騎刺探對面的兵力虛實,兵種分佈,陣型變化等等,而在水戰中,走軻便是起著這種哨探的作用。
這一點在這段時日的廝殺下來,陳皎早已心知肚明。
走軻既然出現,證明東來水軍的樓船,亦距此不遠了。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闇然收。
樓船者,因船高首寬,外觀似樓,而得此名。
在熱兵器尚未普及前,水戰無非是遠端時以弓箭為主,近戰的主要方式則是撞擊戰和接舷戰,故遠攻近戰皆合宜的樓船,從春秋吳越之戰開始,直到元末朱元章與陳友諒的鄱陽湖水戰之前,都是當之無愧的一番主角!
船上水軍分刀盾兵、弓箭兵、艄公,刀盾兵負責防禦及船隻靠近後的“跳幫”格鬥,弓兵則配有弓箭、匕首以及掩護梢工。艄公管船隻的進退,同樣,因為水火相剋的緣故,水戰中火攻的重要性遠甚陸戰,主要是以弓、弩發射帶燃燒油脂的火箭,以及“火獸”、“火禽”和“火船”等,對敵方進行攻擊。
當然,樓船因船隻過高常致重心不穩,不適遠航,故多隻在內河及沿海的水戰中擔任主力,當藍星大航海時代開啟之後,它便只能闇然地退出歷史舞臺。
但在兩漢時期,正是其最為輝煌的時代。
尤其是經過漢武帝發兵滅南越、衛滿朝鮮等戰爭中,樓船更是大顯神威,千帆蓋海,傾滅敵國,當真是令人擊節而贊,悠然神往。
“先滅了東來走軻,一艘不許放走!”
令人旗語傳訊管承的同時,陳皎放目遠看了會,又抬頭問道:“風向如何?”
“稟校尉,今日南風!”
相比陸戰,水戰除了陣型以外,風向和水向卻至關重要,風向既然是由南而向北而吹,那麼要想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獲勝,敵我兩方,誰先佔據了南邊的上風口,誰就佔據了優勢。
“通傳全軍,”陳皎不假思索地道:“掉頭向南轉航!”
“喏!”
走軻出現的方向,東來水軍的大隊必在它們的後面,向南轉航,然後藉助風勢壓迫敵人,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從第一排、最西邊的樓船開始,依次向南轉向。一艘接著一艘。第一排轉航完畢,第二排接著跟上。樓船的陣型,由橫排的一字,變化成了豎立的一字。船上的風帆,全部升了起來,大船的桅檣高十數丈,可懸掛帆幕數十,中型船隻的風帆,少的也有十幾個。
風鼓白帆,每一艘樓船上俱是遍插旗幡刀槍,聲勢浩蕩間,船隊全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