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學和軍校,乃是王政心中的頭等大事,亦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按照他的計劃,分為三個步驟。

下邳的軍校自然是第一步,這裡目前主要負責培訓什長之類的低階軍官,一旦能從軍校畢業,便可自動擢升一級, 升為都伯。

而王政接下來的計劃便是在彭城和開陽兩地再辦兩個校區,開陽軍校為中級學堂,面向都伯這一層次招生。

彭城軍校則為高階學堂,只針對軍中都尉以上的將官,由王政親自兼任校長。

與下邳軍校相比,開陽、彭城的軍校因招生物件的不同,在課目安排上也將會各有側重點。

同樣是第一年以文化課為主, 對都伯的要求自然不會和什長一樣, 這麼長的時間只需你脫離目不識丁即可,王政亦安排了簡單的戰略以及歷代國史、戰例戰術等等科目。

戰例課,教習歷代之戰例。戰術課,由戰例引申出來,講授攻守城池、步騎野戰之區分、要領,涉及該如何培養、提升士氣,以及面臨絕地的時候應該作出怎樣的選擇等。

戰略課,講授簡單的戰略,如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對作戰的影響,又如大迂迴、不以一城一地得失為念等,進行兵棋推演。

而彭城的軍校,針對的既是都尉一級的將官,卻更重視在修養課上,簡而言之, 就是教以“為將之道”。

將有五德,“智、信、仁、勇、嚴”,修養課就要在這上邊下功夫。不指望人人皆成名將, 至少可以提高一下將領們的素質, 給他們一個明確的方向,曉得該向哪裡努力,更有嚴正的氣象。

史課是爭議最大的一個課目,很多人不理解,吳勝當時更是帶頭抱怨,軍隊自有隨行史官,他們負責疆場殺敵便是了,何必去學什麼前朝古史,況且,多數將領本就要從識字開始學起,一年的時間,課程太多未免太難。

有什麼難的?王政毫不理睬,未來天朝孩童六七歲時便要學七八門課程呢,那可是真正的分類不同。

如今軍校的這些課程,看似很多,其實說白了不過就是語文歷史加個體育罷了,便說歷史吧,後世人是要把天朝幾千年的歷史都瞭解,你們漢朝人這才哪到哪啊?

他對天朝人的讀書能力有著充分的自信,當即便堅持己見。

學習歷史,吸取歷史人物的經驗教訓, 可以從而明白做人的道理,瞭然為將、為臣之道。更有一層深意,歷史上愛國、御外侮的名將層出不窮,學習他們的事蹟,有利培養將領們的價值觀,知榮恥,加強軍隊的凝聚力。

這樣東西都是王政從前世關於軍校這些領域的片鱗半爪中搜尋而來,由禰衡、張昭等在旁補充,實踐後的效果目前自是不知,不過這等培養根底事情,之前群敵環伺的時候,王政無暇去做,如今的局面雖不能說徹底穩固,王政卻已下了決心。

摸著石頭過河,自然是越早越好。

“彭城、開陽兩地的軍校都由你來督造。”徐方如此勤勉,王政甚為欣賞,以他兩人關係自也無需客套,直接便道:“抓緊時間,下個月內,各個學堂就要開始正式招生。”

聽到這話,徐方面現難色,看了眼王政,遲疑道:“場地倒是好辦,關鍵是相比下邳的軍校,開陽和彭城的中、高階學堂,天機營的那些人恐怕做不得堂師了...”

“如此的話,恐怕師資上有點緊張。”

聽到這話,王政先是一怔,旋即沉吟起來。

這話倒是不差。

他手下悍將不少,可精通韜略的委實不多,目前為止的降將中也大抵是中低層的出身,打仗殺敵或許不差,可說到講修養、兵制類的理論,恐怕就捉襟見肘了。

“你接下來不是要去鎮守彭城軍翼嗎。”王政想了想道:“一事不煩二主,那就你上吧!”

“我?”

“對啊。“王政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吾之藥師,身經百戰,飽讀詩書,可謂文武兼濟,講課自然是綽綽有餘。”

“開始的人也不會太多,你且辛苦些,至於開陽麼...”王政想了想道:“之前的降將裡的那些都尉,都伯之類的找找看看。”

“將軍,用降將來講課?能放心麼?”徐方卻有些遲疑疑問:“即便他們沒什麼心思,咱們的兵卒會聽他們的麼?”

徐方的這個考慮不無道理,王政起事以來,戰績太過彪炳,手下人自然頗為驕悍,平常人尚且不曾放在眼裡,何況是曾經的手下敗將?

若是尊師都做不到,重教就無從談起。

“戰術、演習,這類實戰型的課目,不用他們來講。只講一些理論,沒有甚麼關係的。”王政哼了一聲:“手下敗將怎麼了?是人皆有長處,發揮他們的長處,為我所用。博採眾家之長,自無不可。不但讓他們教理論,讀書識字也可以請他們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