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色字頭上一把刀(第1/3頁)
章節報錯
對於知府衙門而言,黃家確實是螻蟻。
但對於大明朝廷而言,衍聖公府絕不是螻蟻,他們有自己龐大的能量與影響力。
衍聖公孔訥手持《論語》,緩步而行,時不時伸手捋下鬍鬚,春風拂面,正是書生意氣,滿腹經綸湧動之時。
“父親大人。”
二十出頭,風華正茂的孔公鑑(jian)一襲書生裝,恭恭敬敬地給孔訥行禮。
孔訥將《論語》揹負在身後,含笑道:“家廟修繕的如何了?”
孔公鑑肅然回道:“已徵調了三百巧匠,定不會出問題,用不了兩個月便會修繕完畢。”
2k
孔訥滿意地點了點頭,抬頭看天,道:“祖先庇佑了我們,我們可不能讓他們吹風淋雨。不要在意花銷,若錢不足,便找知府大人支取,他總會給的。”
孔公鑑聽聞此事,臉色有些難看,低頭道:“父親,我們拿捏鄭知府會不會不太合乎禮法?”
對於二十歲的年輕人而言,孔公鑑更憧憬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更希望以禮行事。
可自己的父親,似乎違背了先祖之言,“敲詐”地方,“索賄”錢財,並拿這筆錢財去修繕孔家家廟,若先祖泉下有知,怕也不會高興吧?
孔訥不以為意,淡然一笑道:“聖賢之道,在於教化、約束萬民,可不是用來教育與約束自己人的,你還年輕,看不穿這世界的真相。”
“世界的真相?”
孔公鑑滿是疑惑。
難道說,聖賢之道只是對其他人有用,而對自己沒有任何作用的?
難道說聖賢之道就是個錘子,需要的時候拿出來捶下刺頭,不需要的時候就藏起來?
孔訥看著自己的兒子,深深教導著:“先祖孔丘曾言,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我們所學雖是聖賢之道,卻活在一個並非是滿是聖賢的世上,所以,學道,適道,也應權變,若不懂得變通,空談聖賢,人也好,家族也好,不可久活啊。”
孔公鑑似懂非懂地看著孔訥。
“莫要執,且要變。謹記於心。”
孔訥嚴肅地說道。
自己的兒子孔公鑑沒有見識過歷史的風雲,他生活的時代沒有戰亂,沒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出生時,大明都已經建立十幾年了。
優渥與和平的環境,讓孔公鑑過於理想,過於書生化。
只是孔訥清楚,孔家依靠書生是永遠無法影響朝廷的,只有與百姓綁在一起,與地方綁在一起,與天下讀書人綁在一起,才能讓孔家萬世不朽!
元朝給了孔家無與倫比的尊崇,蒙古人咋啦?他們認可、尊重孔家,他們真正的信任孔家,給了孔家無數的好處!
當年孔家支援元朝打紅巾軍,打“叛賊”,那是出於“利益”的考慮。
只不過元朝天命不再,孔家才不得不投靠了朱元璋,朱元璋是尊崇孔子,推崇聖人教化,但對衍聖公府的態度與待遇,顯然不如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