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勾殺,殺殺殺(三更)(第1/3頁)
章節報錯
京師,小教場。
兵部尚書鐵鉉召集中式武進士與未中式武舉人,看著列隊的眾人,一臉威嚴地喊道:“朝廷選士子,謀政為民。朝廷選武人,殺敵報國!今日召你們前來,只為了說一件事,那就是——路在何方?”
薛祿、紀綱、袁嶽等人肅然看著鐵鉉。
鐵鉉走上前一步:“取得武舉人,中式武進士,留在京師,苦熬資歷,十載二十載之後,升任指揮僉事、指揮同知,這就是你們的路嗎?”
紀綱連連點頭,沒錯,這就是自己要走的路,不過自己想要去安全域性,實在進不去,五軍都督府也勉強可以,不過自己可等不了十年二十年。
“不!這不是!”
鐵鉉脖子上冒出了青筋,怒吼著:“苦熬數十年,終有一身好本領,豈能空留京師,蹉跎一世?”
紀綱眼珠子快要瞪出去了,鐵尚書是什麼意思?
留在京師就是蹉跎?
那你全家人蹉跎的太厲害了一點吧,這個邏輯根本行不通啊。
鐵鉉喊道:“按照朝廷規制,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諸位想要封爵,還是想要當區區一名僉事、同知?”
“封爵!”
三百餘人,齊聲吶喊。
紀綱沒動嘴巴,事情有些不對勁,封爵這個東西合適嗎?太祖爺封了多少,殺了多少,這些蠢貨難道還不清楚?
相對於爵位近乎全滅,當官明顯好一些啊。不能完全看爵位的風光,還得看爵位背後的風險。
鐵鉉拿出一份文書,展開高聲讀道:“現兵部、五軍都督府合議內閣,報請建文皇帝加印,擬定武舉人、武進士官職與相應安排。武狀元,秩正五品,千戶職;榜眼,秩從五品,副千戶職;探花,秩六品,百戶職。中式者,秩六品,鎮撫職。未中式武舉,若願從軍前往邊關之地,依其武舉名次,分授總旗、小旗。”
需要說明一下的是,如果這些人留在京師,雖然是正五品,正六品之類的,但也只是享受這個官職名號,並不意味著掌握實權,是千戶,就管理一千個人。
很多時候,官職只與待遇掛鉤,不一定與實際情況掛鉤。
比如說明代喜歡玩分權,一個衛所裡面,指揮史是老大,但指揮史的數量可能不是一個,而是四個,六個,乃至更多……
這也需要體諒下,洪武年間打了那麼多仗,按人頭來算功勞的話,多少人都升官了,看似威風,本質上也只是提升了待遇,該有上級壓下來的時候,還是那個兵,該扛旗的扛旗,該衝鋒的衝鋒。
再比如袁嶽,人家現在就是廣西南寧衛的指揮史,不能因為探花,就給人家降職到了百戶,只是說在待遇上,會額外加一份百戶的俸祿。
但總旗、小旗這種官職,則是真正的實權官職了,是要下到軍營裡面,真正帶兵的。官職還是有的,正七品、從七品。
按照這個品級,一年拿的俸祿和縣太爺之類的差不多,至少去了前線,俸祿足夠養活一家老少的。
沒有中式的武舉人明白過來,朝廷在給自己一條出路!
去邊關,去邊疆嗎?
或許很危險,或許會死,但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結果嗎?
當大頭兵是沒有出路的,很容易被人坑死。但如果是個小旗,總旗,那就不一樣了,手底下有二十或五十個兄弟,這就是一股力量!
當戰場交織一片,敵我難分,再沒有人能組織大規模衝鋒的時候,不正是一個個總旗、小旗帶人拼殺,堅持的嗎?
有兄弟在,就不容易死。
有機會覓個封侯,有機會獲得爵位,為什麼不去拼一把?
武舉人孫浩站了出來,高聲喊道:“我願前往邊關之地,為大明守邊疆,馬革裹屍!”
鐵鉉讚賞地看了一眼孫浩,此人雖然武會試表現不佳,沒有進入前六十名,但這份擔當與熱血,還是值得肯定的。
“我薛祿,願前往最危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