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地方上要接收移民,自然就涉及到重新瓜分田畝。而瓜分田畝也好,重新開荒也好,總要按人頭來劃分。

可一個縣裡,接收人口五千,本地人口九千,到了劃分田畝的時候,人口總數突然成了一萬六千人,憑空多出來兩千多號人。

這就是傳說中的黑戶。

可黑戶不能一直黑下去,人家為了逃避以前的按人頭收取的徭役賦稅,生了孩子藏起來,好不容易養大了,還得說是隔壁村老王家的,這一來二去,總喊叔叔也不是個事。

知縣能怎麼辦,只能給他們上戶籍。

上戶籍這是好事,沒啥好說的,人口增加了嘛,以後還能多收取點賦稅。可問題是,這個上戶籍的工作,和移民上戶籍的工作,疊加在了一起……

既然事情就這麼湊巧,那就一筆寫了吧,反正朝廷也不會嚴格來查,你們說我們接了五千人,實際上我們是接收了七千人。

沒錯,有戶籍為證,不信你來查我啊……

既然收了七千人,那你們朝廷是不是需要給七千人的糧食、過冬物資、還有各種補貼的好處?

戶部一開始以為是山西巡撫茹瑺搞錯了,分配人的時候沒數對人數,出現了分配混亂,導致各地接收人數與實際接收人數不符,可發給山西巡撫與各地核查的文書還沒回音,出現了十幾個縣都一樣的情況。

北平布政使張昺率先戳穿了這個問題,指明各地出現了虛報人數,冒領物資的情況,要求嚴查。隨後山東布政使李彥禎指明,一切的根本在於黑戶轉戶籍所致。

朝廷面對這種情況,主張嚴懲地方官吏者居多。

但朱允炆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選擇了默許這些官員,只提出了一點要求,那就是嚴把戶籍關,若是黑戶入戶籍,朝廷可以給補貼,給物資,但如果是虛報人數,假造戶籍,那就是欺君之罪,必死無疑。

朱允炆的意思很清楚,無論是黑戶還是移民,他們都是“增加”的人口,既然是增加的人口,那朝廷給點補貼也沒啥,反正他們這些人也是要分田種莊稼的,最終的財富還是朝廷的。

高壓線劃出,壓力到了朝廷戶部與工部,之前只准備了移民五十萬的物資與儲備,現在至少需要多準備三萬至六萬。

戶部難,工部難,都只是一時的,畢竟都要十月份了,這一年除了武舉、大朝覲就沒什麼花銷了,預留的賑災款項也能鬆動鬆動了。

至於明年的財政,戶部很有自信,自信來自於建文二年的風調雨順,來自於不斷增長的賦稅,還有大獲成功的三季稻。

熬一熬,再難的事,也會過去的。

現在的朝事逐漸少了許多,北方衛所所需物資基本到位,過個冬天沒什麼問題,南方外無海患,內無造反,各自忙各自的,一切已步入正軌。

退朝之後,顧三審進入武英殿,稟告道:“皇上,蒙城有訊息了。”

朱允炆接過文書,仔細看著。

顧三審道:“前指揮使在蒙城找到一名陰兵,名為衣容,寄身花樓。據其推測,陰兵在外,極有可能混雜於青樓之中,刺探情報,隱匿蹤跡。”

“哦,這倒是個藏身的好地方。”

朱允炆有些讚歎。

能去青樓鬼混的,不是他自己有點本事,那就是他爹,他爺爺有點本事,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掌握著一些情報,在香言軟玉之間,套出點情報什麼的,也不算什麼稀奇。

像是朱有爋那樣被迷得七葷八素,不知所以的傢伙,屬實是不多見,但也難保沒有什麼官吏不被其掌握把柄,淪為棋子。

“聽聞龐煥正在幫叢佩兒調教那些女子?”

朱允炆輕聲道。

顧三審點頭稱是。

朱允炆笑了,意味深長地說道:“告訴龐煥,把她們賣到青樓吧。”

“啊?”

顧三審驚呆了。

這好好的人要是賣到青樓,叢佩兒不還鬧翻天……

朱允炆擺了擺手,沒有多做解釋,道:“去吧。”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