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他說得很有道理,地星是圓的,可不就是有上有下、有左有右,總歸有幾面是朝著下面的,可大家環球航行,無論哪一面似乎都走過了,哪怕是南美洲的南端,北美洲的北端,可為何大海沒掉出去,船沒掉出去?

郭文星臉色凝重:「所以,其中必然還有更多的學問,似乎冥冥之中有一種力量,讓虛空之中的地星能安穩地存在,似乎有什麼東西牽引著地星上的一切留在表面,不會朝著天空墜落。為何太陽東昇日落,為何有四季,為何有洋流,這些秘密都會因為地星是圓的而得到解決。」

駱冠英走了過來,擊掌道:「這次環球航行被皇上寄予厚望,國子監航海院更是全數參與航行,他們也在討論這些事,甚至還在考慮做一個圓的地星作為模型。郭文星,你或許可以加入其中。我們都渴望知道這個世界的秘密。」

郭文星苦澀地笑道:「我離開國子監太久了,對那裡的學問已然跟不上,航海院的人都是精英,我還是莫要去獻醜了。」.Ь.

「誰敢說你不是精英?」

航海院的院長喻興海帶人走了過來,鄭重邀請道:「你本就是國子監的監生,現在,我以航海院院長的身份,邀請你加入航海院,共同探索地星的奧秘。」

「可是我想……」

「沒什麼可是,來,航海院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喻興海打斷了郭文星。

駱冠英哈哈笑道:「這個學問需要你!」

郭文星看向眾人,一個個微笑點頭。

拿起柺杖,郭文星站了起來,看著喻興海,咧嘴笑道:「既然院長邀請,那我就加入航海院了。沒有我郭文星,海航院豈不是缺了一員大將?」

大明,北京造價司。

嶽維水翻開厚厚的賬冊,又添了幾筆,抬起手看著已掉去一半毛的筆端,嘴角露出一抹笑意,將賬冊合攏起來,閉上眼靠在椅子裡休息著。

「嶽主事。」

莊仰瞻走了過來,手中拿著一份建文報,遞了過去:「好訊息。」

嶽維水睜開眼,接過建文報看去,只見頭版之上赫然是工部尚書黃福的一篇文章,名為《一橫一豎的鐵路規劃》。

莊仰瞻看著認真閱讀建文報的嶽維水,興奮地說:「今年二月份北京至通州的鐵路通車,創造了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如今火車儼然成為了進出貨物的重要方式,節省了大量民力。我們造價司已經閒了幾個月了,若工部尚書的這提議獲批,後面有得我們忙碌了。」

嶽維水仔細看完,黃尚書的規劃很清晰,鐵路需要南下至金陵,東北延展至瀋陽,東面連線天津港,西面延伸至大同。

這個規劃的橫短豎長,背後有著深層次的考慮。

東北去瀋陽,這是因為東北黑土地近幾年墾荒成績斐然,農作物年年增收,那裡的糧食多到難以外運的地步,哪怕是朝廷在東北打了幾次戰爭,幾次徵糧,當地百姓手裡的糧食依舊可以堅持半年。

東北已開始顯現出了糧倉地位,那裡的糧食依靠民力運輸很不方便,

鐵路便成為了一種可能。何況東北不斷髮現各類礦藏,物資十分豐富,朝廷也需要開發東北,需要連通東北,修築鐵路已勢在必行。

西去大同主要還是出於軍事考慮,大同作為邊關前線,也是穩定草原的大後方。哪怕當下草原沒有了威脅,還是需要著眼長遠。

東接天津港更是需要,那裡是東海水師駐所,同樣也是遠航船隊在北方停靠的重要港口,天津港與北京對接,能讓各類遠航貨物方便進出。

嶽維水面色凝重,看向南面。

向南至金陵,是連線「兩京」的至關重要舉措。

目前朝廷需要仰仗東南等地的糧食供應北方,在重漕運的同時,發展一條鐵路更能保障物資通暢。畢竟京杭大運河有時候也會出問題,比如堵塞、黃河氾濫等,過閘口速度也慢,漕運一趟最快也需要十五日。

可若修築好鐵路,時間將大幅縮短,三四日南下北上將成為現實。一旦北方發生蝗災、旱澇等天災,糧食出現大面積減產時,火車可以在短時間內從南方運來大批物資實現救濟,避免出現易子而食的人間慘劇。

但修到南京,需要跨過黃河、淮河與長江!

嶽維水看向莊仰瞻,問道:「國子監可以解決跨河修築鐵路的問題?」

莊仰瞻搖了搖頭:「目前只聽聞匠學院正在研究沉樁技術,具體能不能解決還不清楚。」

嶽維水將建文報放在桌案上,起身道:「匠學院找到了方法,那一定可以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去找工部官員商議這一橫一豎的大鐵路造價了,這恐怕是朝廷未來五年最龐大的工程……」

莊仰瞻肅然點頭,跟在嶽維水身後,說道:「黃福的文章能寫在建文報上,背後定是皇上授意。嶽主事聽說沒有,太子上書不再監國……」琇書蛧

「越接近過年事情越多,後面每日能更多少我盡力,儘量不斷更請假,感謝大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