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在星光之中,星光如淚。

歐陽遊的神志因為使命而崩潰,現在又因使命中的人而恢復。堅持到神魂裡的死灰,終還是被點燃。

羅封抱著歐陽遊、項大同痛哭流涕。

想當初三百餘兄弟相依為命,到最後只剩下了這麼幾個人。

駱冠英坐在高坡上,與沈偉、萬青林等人說著話,看著遠處的羅封、項大同等人,感嘆良多。

「周少山與張關山的經歷告訴我們,很可能有些軍士確確實實與北美洲的土著生活在了一起。」

駱冠英輕聲道。

沈偉一隻手搭在膝蓋處,看向星空:「確實有這種可能,我們回去的時候會去一趟東平城,將這件事告知燕王,並讓其在擴張過程中留意。」

駱冠英嘆息:「從武義船隊的遭遇來看,我們無法再次走一遭他們的老路。何況蠻荒之中變化頗多,羅封等人也未必能記得準確路線。冒然闖進去只能徒增傷亡,為今之計,只能依託燕國來完成日後的搜尋。」.Ь.

萬青林躺了下來,輕聲道:「興許多年之後,燕國會發現有那麼幾個被大明軍士改造過的土著部落。不管怎麼說,水師需要保持與燕國的聯絡。倘若還有兄弟在,我們一定要接他們回家。」

駱冠英等人重重點頭。

鄭和與朱能商議再三,決定返航。

自建文十二年九月出航至建文十四年六月東西兩路水師重逢,已接近兩年光景,而這兩年時間裡,軍士很是疲憊。

因為找尋主要是沿海岸線進行,很多軍士始終留在船上,並沒有辦法上岸休整。如此長的時間裡待在船艙幽暗的環境裡並不好,有些軍士的體能也出現了下降。加上羅封、項大同等人提供的情報,鄭和、朱能認為這一次搜尋任務已是結束,可以返回大明覆命。

東西兩路水師統帥決定,在巴拿馬休整兩日,然後各奔西東,更換船隻,返回大明。

軍士炸開了山石,並在這無名的山谷之地立下了石碑。

鄭和親自擬寫碑文:

建文十四年六月,大明水師東路、西路重逢於此。

刻石於茲,以昭萬世。

駱冠英認為這裡是無主之地,連個野人也沒遇到,便命人在石碑後面埋了一棵樹幹,將日月旗高高掛起,以彰顯大明對這片土地的所有權。

分離雖是依依不捨,可終究需要分開。

考慮到朱能、駱冠英的船隊勢必先返回大明,鄭和、沈偉等人決定讓羅封、姚順、郭文星跟著朱能的船隊返回,這樣一來,羅封與項大同、張關山、歐陽遊等人也好有個陪伴。

揮別在山谷的清晨,兩支隊伍終是分開。

交接船隻,需要將最重要的航海日誌交給,這也是保障其航行順利的重要材料。

六月十六日,交接完成。

東西兩岸的船還是那個船,但軍士已完成了輪換。

為了便於日後航行到此,鄭和在東面、朱能在西面,命令軍士將沿岸的樹木、附近對海***的山石漆成紅色。

六月十八日,鄭和水師率先北上,計劃前往東平城,然後順赤道暖流進入非洲,繞過非洲南端北上紅海與寧王朱權會面,然後前往南洋舊港,繼而返回大明。

六月二十日,朱能、駱冠英等人在研讀航海日誌之後,決定北上一段路程,然後順赤道暖流直抵南洋,自南洋返回大明。

郭文星坐在甲板上,目光看著夜幕群星,對羅封、張關山等人說:「東西船隊的重逢,已經證實了地星是圓的。」

張回明踉踉蹌蹌走過來,抓著郭文星,想要搶走他手中的泥巴球。

張關山暼了一眼

,問道:「證實了又能如何?」

郭文星呵呵一笑,嘆道:「如何?證實了這個結果,大明許多學問都需要改寫。」

羅封有些懷疑:「有這麼嚴重?」

郭文星從張回明手裡拿起泥巴球,正色道:「你們看,假如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星,那地星便是漂浮在無盡的虛空之中,沒有任何支撐,沒有任何東西掛著地星。如果我們大明在地星的這一面,那美洲就在地星的北面,問題來了,我們如今在地星的北面,為何這大海沒有掉到虛空裡去,為何我們沒有掉到虛空裡去?」

羅封、張關山等人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