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日,金陵地震。

四月五日,金陵再次發生地震。

四月八日,金陵不僅地震,還死了三十餘百姓。

如此頻繁的地震,引起了都察院御史們的警覺,一些禮部官員也開始奮筆疾書。

無一例外,都在說:

皇上遷都引起上天不滿,現降下地震以示警告,若再不停止遷都,恐有大災降世。

進言的文書一封接一封。

朱文奎都懶得仔細看這些文書,交給楊溥收起來晚點燒了去。

北平新都已完全竣工,外圍城牆也已築成,當下北平正在做最後的清掃、點綴、物件置辦、人員進駐等事宜,一些衙署都已經開門了,比如刑部衙署,人到了沒兩天,直接就開業了,抓了好幾個不法事之人。

北平衛軍營正在分流,一部分缺乏戰力的退出,一部分外調至地方衛所,一部分直接加入未來北平京軍。就連北平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也開始合併與調整,布政使司挑選人員直接進入吏部、戶部,按察使司全部併入刑部,都指揮使司進入五軍都督府。

朱文奎以為在這種情況下,所有人都應該看得清楚,遷都已成大勢,不可逆轉,可誰知道這群人竟還不死心,借地震來攻擊朝廷遷都決策。

楊溥看了幾眼,發現這些文書無一例外都是一群老官員寫的,他們多品階不高,又沒了晉升希望,加上根基在金陵附近,自然想抓住一切機會反對遷都。

太子,這文書不批,也不合適吧?」

楊溥認為,置之不理並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帶來更多的奏摺,下次看奏摺的時候更費神,因為會多看到一行「上次寫文書沒批,可能沒看到,我再寫一封」之類的話。

朱文奎想了想也是,於是揮筆寫下:

若上天反對,當震泰山共北平、金陵三地。若無,則準之。

地震這玩意是什麼,朱文奎早就聽朱允炆解釋過,但作為皇室之人,還不能放棄天授神權,放棄天人感應。

你不是說金陵地震是上天反對,它反對的話,那就三個地方一起發地震讓我看看,都震了,遷都不遷都咱們就商議商議,只震一個金陵,這不是說明金陵不安全,催促咱趕緊搬家嘛。

楊溥看著朱文奎批閱的文字,嘴角微微一笑。

這還真是絕了。

泰山相當於在北平與金陵的中間,隔著那麼遠,別說三處不太可能同時地震,就是同時地震了,誰也說不清楚。

小地震晃兩下地方上都不上報的,誰知道千里之外震沒震。

工部尚書黃福走了進來,行禮之後,遞上文書:「太子,燕王府舉家遷往封國,那北平與金陵兩地的燕王府該如何處置?」

朱文奎看著黃福,對這個問題有些始料不及。

這倒是個大問題,北平修建有燕王府,而且還不小,可現在燕王這一脈已經確認全部去封國了,燕王府已經沒有留著的必要了。

可如何處理燕王府是個

大問題,這是王府,規格確定好了的,只能給王爺一級。而其他藩王都有各自的府邸,用不著燕王的房子。

楊溥見朱文奎左右為難,不知如何處理,低聲說了句:「要不,賣了吧。」

「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