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奎錯愕不已。

黃福也瞪大眼,以為自己聽錯。

楊溥解釋道:「北平燕王府也好,金陵的燕王府也好,都居在繁華地帶,佔地頗多。若是拆了,改建為商鋪,將這些商鋪售賣或租給商人……」

黃福雖然震驚於楊溥的大膽,但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個法子。

朱文奎搖了搖頭:「這事涉及皇室宗親,孤需要請示父皇。」

楊溥、黃福點頭。

朱文奎抽出一份奏摺,開啟看了看,對黃福說:「為了應對此番遷都,朝廷下了大氣力,做足了準備。只是前兩日接北平布政使司張昺文書,其對北平湧入人口數量很是擔憂,提出在北平城外設定八座大鎮的設想,報至金陵與工部商議。」

黃福接過文書看了看,面色尤是凝重。

元朝時,北平名為大都,城內外人口無數,城外匯聚了不少人家。只是因為戰亂人口銳減,至洪武三十一年時,整個北平除了軍隊及其家眷外,人口也就是十幾萬。

後來,山西百姓大規模遷入北平周圍,當時考慮的是在北平附近打造產糧區,以減輕漕運、海運的壓力。這種策略是奏效的,也減輕了營造新都時的糧食供應壓力。

但當

時的策略過於重農事,缺乏對北平擴張的考慮,導致北平城池周圍還沒有形成主要聚集區。張昺的意見是,根據目前出現的四個方向,八個街道,在城外設定多個百姓聚集區或商業區。

而這種設定,意味著需要朝廷主導、規劃,以確保聚集區不會對北平的安全構成影響,這也就需要工部派遣官員親自調查與安排。

黃福有些擔憂:「城外設大鎮,需要確保主要官道不受影響,距離上應該作一定控制,如在三里之外……」

北平城池有著軍事考慮,外城牆附近不應該出現大量民居,否則戰時很麻煩。比如燒房子,濃煙滾滾不利城池防守,比如拆木頭,直接打造成攻城木、投石車,還有拿磚頭砸人……

南京城外有不少繁華地帶,比如江東門外,聚寶門外,但這些繁華之地,雖然挨著城牆,可問題是,這是內城牆,不是金陵的外城牆。

外城牆之外,可沒什麼熱鬧的地方。張昺所提出的想法,就落在了外城牆之外。

朱文奎聽著各種意見的黃福,敲了敲桌子,說道:「黃尚書,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城外大鎮,而在於人口湧入的數量。按照最初預計,此番遷都之後,北平百姓人口將會激增至八十萬至九十萬。但張昺所給出的預測,是一百萬至一百二十萬之間。每多出十萬人口,便會有諸多問題。」

黃福重重點頭。

人口激增對新都來說是一

個極大的問題,各行各業都在漲價,這就是人口短時間內增長帶來的最明顯問題。

雖說朝廷平抑糧價,基礎生活物資相對穩定,可其他的支出成本都在增加。還有一些人眼饞富人入京,尾隨偷竊,夜闖空門。

人口越多,問題越多,治理難度越大。

張昺的提議是應對人口激增的策略,也是疏散治理的需要,引導物資分配與流向的舉措。

說到底,張昺關注的不是營造問題,而是治理問題。

黃福思索之後,認真地說:「此事當與戶部、北平衙署、北平禁衛、兵馬司等共同商議。」

朱文奎微微點頭,吩咐道:「與戶部早點商議,讓北平方面需要抓緊做好進入人口的入冊,一旦湧入人口數量超出預期,當做好糧食、煤炭、棉花等物資轉運與供給,一應保障需做到位。」

「遵命。」

黃福答應,拿著文書匆匆去戶部找夏原吉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