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大膽假設之下的地圓說(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允炆削弱地方衛所數量與兵力,並非出於強化京軍,強幹弱枝的需要,而是因為火器的威力、軍隊轉移與支援的能力大大提升,以前五千人能守一座城抗住三萬敵軍,現在三千人憑藉著具備遠端殺傷的火器,守住城池不失並非難事。
何況現在的邊疆地區,已經找不到幾萬敵人了,適當減少軍士數量,進行再一次裁兵,轉為農戶發展農桑,更符合當下的國情。
朱允炆將目光投向吏部尚書蹇義,嚴肅地說:「吏部,是重中之重。外敵已消,然內治任重道遠。地方官吏***,不作為之事依舊眾多,尤其是商業繁榮之後,不少官員開始貪戀享受,沉醉於酒色之中!如此無法開盛世,吏部需從嚴治理!」
蹇義正色道:「盛世當從吏治開始,臣等定盡全力,做好地方官吏考核。」
朱允炆安排好六部事宜之後,起身道:「開盛世,斯民小康,是朕之心願!諸愛卿能否留名青史,就看未來十年大明能達到哪個高度了!願我們君臣一起,同心聚力,莫要為私
利而相互攻訐,當為國之利,民之力而為之!」
百官齊動,行禮山呼。
退朝之後,朱允炆回到武英殿,尚未喝一口茶,內侍便通報胡濙求見。
胡濙入殿行禮,看了看左右內侍。
朱允炆抬手,讓內侍退下,然後對胡濙說:「有結果了?」
胡濙肅然道:「皇上,關於武義部下陳八遠的船隻為何會出現在定遠行省,臣帶國子監航海院監生,並讓參與過大航海的張琅、趙廟子等人參與其中,仔細分析之後,得出了三個假設。」
朱允炆帶胡濙進入偏殿,落下乾坤大輿圖。
胡濙看著輿圖,拿起竹節指著南美洲的位置:「當年武義隨鄭和船隊遠航卻沒有抵達南美洲,沒有順利會合,鄭和等人猜測其可能遇難,而陳八遠的出現,證明武義的船隊很可能抵達了陸地。透過分析非洲前往南美洲的海路,從洋流走向上來看,只有兩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是從非洲西海岸一路向西,最後南下,抵達亞馬遜河附近。第二個方向,那就是被其他洋流捲動去向北,抵達了北美州。水師都督府提供的諸多情報,鄭和、駱冠英等人在南美洲長期停留,卻沒有等到武義船隊,故此,目前最多的推測是武義的船隊到了南美洲!」
朱允炆微微皺眉:「什麼原因會造成這個結果?」
胡濙嚴肅地說:「可能是牽星板操作失誤,也可能是司南、指南針出了問題,還
有就是大寶船失去了動力,船舵壞了,風急浪高之下,軍士力量根本無法控制航向,只能隨波逐流。」
朱允炆微微點頭。
存在諸多可能,加上洋流確實有一股是朝向北美洲的。
「說說三個假設吧。」
朱允炆揹負雙手,盯著輿圖。
胡濙點頭,然後說:「第一個假設比較誇大,航海院有監生認為,武義的大船隊並沒有抵達美洲之地,很可能在一出航時便出現了偏航,最後過早進入西風帶,頂著西風錯過了南美洲,在南極洲與南美洲之間進入了太平洋,然後在大海之中迷失,被洋流卷向北面,最終在這裡,也就是皇上說的赤道洋流處,被送至了定遠。」
朱允炆微微搖頭:「偏航也不應該偏航如此之多吧,錯過南美洲直接進入西風帶,這偏航的程度過於匪夷。」
胡濙指向北美洲:「其他兩個假設都是假定武義抵達了北美洲。一部分監生認為,武義成功登陸,並一路向西找尋高產農作物。但這個過程中折損很大,且收穫不多,為了完成使命,武義選擇了分散人員,繼而導致一部分人員因為各種原因聯絡不到大部隊,被留在了北美洲。」
「武義的主力返回,重新進入大西洋,結果不幸出了事故,沒有成功返回。而陳八遠很可能是留在北美洲的軍士,因為不具備力量二次穿越美洲抵達東海岸,不得不選擇在美洲西海岸出海,最終出現
在了定遠行省。」
朱允炆凝眸。
這個假設是合理的,無論是南美洲還是北美洲,現在都很危險,加上原始森林的存在,各種兇猛動物,少量的軍士一旦脫離了主力,很可能無法再次返回。他們寧願冒險下海,尋找機會,也不願意穿越原始森林。
朱允炆看向胡濙:「第三種假設呢?」
胡濙肅然:「皇上可還記得郭文星,他是國子監的監生,出身於欽天監,隨武義大船隊遠航。此人是地圓說的極力支持者,若此人還活著,那他很可能會冒險,安排不止一次跨越太平洋朝著大明而來的遠航!」
「有事外出,今日少點,諒解下,驚雪謝過。」
 看完記得收藏書籤方便下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