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夏原吉要開印鈔機(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為則為!
解縉、楊士奇、梅殷等人算是聽明白了。
建文皇帝收拾完了兀良哈、日本國、韃靼與瓦剌,周圍伸手能夠得著的敵人都收拾遍了,現如今的他不甘寂寞,開始揮舞起鞭子教育下更遠的國家。
而這一根鞭子,就是帖木兒國,捱打的是誰,還不清楚。
以前帖木兒還活著的時候,不是人稱什麼上帝之鞭、***之鞭。
帖木兒死去多年,現在的鞭子,只能叫大明之鞭了。
朱允炆下達了旨意,兵部、五軍都督府,自各地衛所抽走一應老式火器,運往西疆烏魯木齊,二炮局、兵仗局、安全域性派人常駐烏魯木齊,負責出口火器的檢驗,數量、規格、效能等一一造冊,不允許出現先進火銃、先進神機炮外流。
由西疆都司、安全域性與兵部使臣,一同負責火器交割事宜,主要收取金銀,以運抵朝廷,作為金銀儲備,根據金銀儲備開印寶鈔,以支撐未來所需。
旨意並非公開,而是有一定級別的保密。
夏原吉是戶部尚書,這方面對他無需保密,也保密不了,畢竟金銀需要入國庫,每一筆賬都需要經過他的稽核。
卓敬看著翻查賬冊的夏原吉,走了過去,憂愁地說:「眼下國庫依舊缺錢,在封賞了張輔大軍之後,並不能滿足徵北大軍的封賞。朱高熾帶人經過三次厘算,證實缺口至少在二百萬貫至三百萬貫之間,這還是用了今年備災銀之後的結果。」
「三百萬貫的缺口不小,只是情況比這更難。」
夏原吉拿過算盤,搖晃了下,然後將上面的珠子撥上去:「朱高熾的演算法有問題,他只計算了當下國庫存留,並沒有計算國庫花銷。你要知道,陛下已下定決心,明年入秋遷都,而分批遷徙已在啟動,眼下動作還算小,畢竟冬日,不利大動作。」
「算算日子,燕王帶大軍回來,怕是要錯過春節了,速度快點,應該可以趕上元宵節。而那時,也已打春。燕王大軍封賞之後,便是東海水師、東南水師的封賞。隨後便是大規模的北遷,京軍家眷,部分官員及其家眷,還有皇宮內侍、宮女,只一個春,怕要北遷三十多萬人口。」
「軍士的安家費,官員的行程費,調撥船隻的費用,漕運上也需要保障,購置糧草的花銷,這一筆加一筆,缺口當真只是三百萬貫嗎?」
卓敬看著夏原吉將算盤打得嘩啦啦作響,一顆顆珠子不斷上下移動,最後竟定格在了七百三十萬貫之上,不由得臉色蒼白:「戶部根本拿不出來這麼多錢啊。」
夏原吉微微點了點頭,笑道:「我自然知道。」
卓敬悲愁不已:「那如何是好,遷都是大事,若中途因錢糧不給而出了問題,我們戶部難辭其咎。」
夏原吉將算盤推開,沉聲說:「簡單,印錢。」….
卓敬驚訝地看著夏原吉:「這,這不合適吧?陛下有過旨意,寶鈔不可濫發,一旦濫發,很可能會導致寶鈔貶值,前些年銀銅風波……」
夏原吉起身,從桌案一角翻找出一份文書,遞給卓敬:「你看看吧,這些年來朝廷雖然不時會對外發起戰爭,可你也清楚,每一次戰爭其實都沒有損耗多少國庫,反而還帶來了一些收益。這一次韃靼、西南土司俘虜眾多,這些俘虜可都是財富。」「國力蒸蒸,商業繁榮,海外貿易又是年年壯大,尤其是農田多年豐收,百姓手中有了一定購買貨物能力,現如今市面之上並不缺少貨物,缺少的是寶鈔。」
卓敬展開文書,這是皇家中央錢莊的文書,內容簡單明瞭,就兩個大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