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偏殿。

兩個內侍小心翼翼,將牆壁之上掛著的大明輿圖緩緩收了起來,存放在架子之中,然後取出了一張大乾坤輿圖掛在牆壁之上。

內侍行禮退出偏殿。

朱允炆拉動繩結,隨著繩結轉動,上面卷著的部分不斷釋放,長過一丈,寬過一丈五的大乾坤輿圖緩緩展開。

這是一幅比《大明混一圖》更為精準的世界輿圖,上面不僅標註了完整的非洲、歐洲,還將北美洲、南美洲、南極與北極涵蓋在內。

隨著瓦剌的臣服,大明邊疆事實上已經沒有了足夠威脅大明根基的敵人。

朱允炆並不否認草原上可能會出現流寇,馬賊之類的人,會對大明邊民構成威脅,但這些人只能算是小股的,小打小鬧的,即無力攻城略地,也無法撼動大明山河。

在這種情況下,身為大明帝王,自然不能只盯著大明及周邊輿圖看了。

對內,大明進入建設高峰期。

對外,大明將進入世界篇章!

朱允炆審視著大乾坤輿圖,目光從東北看到西北,落在了西面的帖木兒國位置。

這幾年哈里憑藉著金礦,受益於絲綢之路,加上寬鬆的稅賦,穩定住了國內局勢,哈里沒有讓帖木兒國走向崩潰,反而在恢復國力。

哈里正在廣泛招攬火器匠人,試圖在火器上尋求突破。

他一直都在向大明請求給一批火器匠人,想要索取更大威力的火藥、火器,甚至願意拿高價購買。

長期以來,朱允炆並不支援和哈里做大量火器交易,以保證西疆的安全。

不過現在,是時候考慮這一筆軍火生意了。

解縉、楊士奇、梅殷、李堅被召至武英殿,朱允炆拿出西疆都司的老舊文書:「早在一年前,西疆都司便提議將第四代老舊火銃發賣給帖木兒國,朕那時並沒答應,只批准了第一代、二代老舊火銃的外輸。」

「眼下二炮局已經將火銃迭代至第十二代,正在進行第十三代新式火銃與神機炮的研製。朕以為,四方戰事已停,第六代以下的火銃,已全面落後,無法跟得上邊防所需。鑑於局勢已然發生徹底改變,可以批准將非裝配燧石、準鏡、護蓋、刺刀的火銃用於與帖木兒國的交易。」

梅殷有些擔憂:「皇上,雖然六代及以下火銃殺傷力不算大,且作戰能力頗弱,可若是憑藉著城池,依託地利,依舊可以對輕騎兵、對步卒構成殺傷。帖木兒國眼下並非我大明威脅,可那裡畢竟幅員遼闊,國力恢復又快,萬一哈里再起野心……」

朱允炆擺了擺手:「哈里是一個聰明人,從他這些年來踐行承諾,每年送來大量黃金白銀便可看出,他絕不希望大明成為他的敵人。眼下朝廷封賞需要海量的金銀財物,定遠行省那裡想要挖出來運過來還需要一段時日。」「況且,接下來十年的每一年,朝廷在基建、工業、教育、航海、衛所等方面的花銷,恐怕不亞於每年打一次五十萬規模的戰爭。朝廷需要大量的資金流入,需要大量的黃金、白銀儲備,只要這樣,朝廷才能加印寶鈔,在保證寶鈔不出現劇烈貶值的情況下,將各項政事推動下去!」….

楊士奇很理解朱允炆對金銀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