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子彈的出現(第1/2頁)
章節報錯
東北設省!
解縉、楊士奇等人心頭一熱。
朱允炆的雄心顯然不只是衛所控制東北,軍屯、民墾打造黑土地糧倉這麼簡單,他想要將東北這塊地方牢固地拴在大明的領土上,如山東、河南、如江浙、兩廣一樣,成為大明不可分割的部分。
東北設省,意味著臣服的女真部落,將是大明無差別的子民,習大明禮儀,著大明衣冠,守大明江山,效忠大明天子。
羈縻的東北不復存在,留下的是朝廷控制的省、府、縣。
朱允炆目光堅毅,自己絕對不允許什麼奴兒干都司再登上歷史舞臺,也不允許捨棄東北的事出現。
東北的位置太重要,特別是對於北平而言,東北丟了,軍事壓力太大,比如山海關開啟之後,騎兵完全可以直入京師。
相反,若牢牢掌控東北,糧倉建成,大明完全可以直接以大興安嶺接太行山,形成一條完整的防線,全面朝西,以抵禦遊牧民族的威脅,將東北作為後盾力量。
????????????????朱允炆有設省的決心與意志,文官集團也樂意選官去東北。雖說東北現在人口少點,但不妨礙設省,也不妨礙當官。
】
剩下的就是造房子與移民,墾荒與糧倉。
李彥禎、馮正得到了戶部夏元吉的大力支援,取得了朝廷最新的移民政策,基本內容與建文朝山西五十萬移民政策相同,只不過額外新增一項新政策:
闖關東百姓十年內,每年可享東海水師兩次免費擺渡。
李彥禎認為,百姓尋根是無法規避的事,與宗族的關係也不宜徹底斷開,與其抑制民意不如放開,准許百姓閒暇時刻返回山東探望一番,撫慰離別之苦。
像是鳳陽百姓,多少都是浙江移民過來的,一到吃不起飯的時候,不,一到冬天的時候,就會過江尋親。還有山西移民至北平等地的百姓,時常會透過郵局與宗族溝通訊息,一些條件好點的百姓家甚至會回山西老家走走親戚。
人可以離開家,但離不開根。
哪一次重新紮根不是痛苦且沉重的,總要給他們一些力量堅持下去,才能真正的落地生根。
東海水師的船隻需要停靠葫蘆島、營口等地,帶點百姓回家並不算什麼難事,無外乎少帶點貨物。
經過數日商定,朝廷將剌魯衛駐所(哈爾濱)改名會寧,亦東河衛駐所改名為長春,以瀋陽、長春、會寧一線安置移民,形成三個片區,收攏臣服的女真各部落向這三個區域匯聚,改漁獵為農耕。
策略已定,李彥禎、馮正、孔公鑑等匆匆返回山東,準備明年春起闖關東,工部則調遣一批匠人北上,遼東都司配合興建居所。
大東北,有的是木頭,這個時候不需要擔心什麼過度砍伐,幾十萬人口,天天砍也砍不成過度二字。
但此時的會寧、長春是沒有城牆的,後面也需要興建起來。
二炮局。
陶增光小心翼翼將米粒大的燧石放入設有凹槽的金屬墊片裡,微微轉動燧石,稜角卡在凹槽內。將墊片放在一側,又將一個小小的金屬管拿在手上,金屬管內部中空,兩端也沒有封死。
呼!
陶增光深吸了一口氣,將圓錐實心金屬物拿起,插入金屬管頂端,然後拿起小錘,輕輕敲打,讓金屬管卡住實心圓錐金屬的尾部,然後用塹刀小心處理,確保牢固沒有縫隙。
屏氣凝神旁觀的封善、胡元澄對視了一眼,都沒有說話。
陶增光將金屬管交給胡元澄:“裝填顆粒火藥,不要太滿。”
胡元澄接過,開啟一旁小小的火藥盒子,取出一些火藥,倒入金屬管之中,看著陶增光,重重點頭。
陶增光拿起設有燧石的金屬墊片,將墊片開了三個小孔,插入引線,接過陶增光手中的金屬管,將墊片放了進去,引線一端挨著顆粒火藥,一端則被固定在燧石一旁。
鑲嵌好第一個墊片,陶增光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封善拿起帕子,擦了擦陶增光額頭的汗珠,嚴肅地說:“慢慢來,這一次一定能成。”
????????????????陶增光取出設有純鐵珠的金屬墊片,這一枚純鐵珠略長,表面挫有細密的紋路,在擦過燧石時更能打出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