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怎敢用天皇二字(第2/2頁)
章節報錯
三百丈。
那些以山為屏,據守山坳的戰略對付冷兵器軍隊還可以,但對付明軍,就顯得異想天開了。
鄭和多等了兩日,等到堺港成了灰,溫度退了下去,才緩緩帶寶船穿過堺港,進入紀伊灣,沒有遭遇任何抵擋便上了岸。
明軍開始紮營,這邊營帳剛剛搭起,鄭和便召集水師主要將領商議京都作戰計劃,還沒安排出具體部署,軍士來報:“有一個名為阿野公為的倭人,說代表太上天皇后龜山前來與大將軍談判。”
駱冠英聽聞“天皇”二字頓時發了怒:“一個彈丸小國,怎敢用天皇二字?僅憑這一點,將他們滅殺也是合情合理!”
一向沉穩的楊榮也點了點頭贊同。
天皇的稱呼,可不是誰都可以用的,哪怕是皇這個字,也不是誰都可以用的。
按照大明王朝的邏輯,只有九五之尊的皇帝才能稱皇,皇之下是王,像朝鮮、占城等國,最多稱國王。
敢稱皇,啥意思,想和大明平起平坐?
弄不死你。
日本這種彈丸之地,不僅稱皇,還太上天皇,這輩分比建文皇帝還高了,真是不知死活。
鄭和也惱怒,但還是安排道:“讓他進來。”
軍士領命而去。
朱能看向鄭和,頗有些不滿:“這種時候就不需要見什麼使臣了吧?”
駱冠英直言:“都要打到京都了,全都殺去了事,何必多此一舉。”
鄭和看著渴望戰鬥的朱能與駱冠英等人,肅然道:“
雖說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打下京都,但我們未必能輕而易舉控制局勢。劉長閣、龐煥在組建情報網時,可是遭遇了不少問題,這裡的民眾對大明沒多少好感,打下的領地裡,也出現了不少起暴亂,雖說沒有對水師倉庫構成威脅,但就目前來看,想要最快穩定局勢,還是需要借一些人來用用。”
趙世瑜有些不甘:“不服則殺,殺到他們服帖為止!實在不行,就把男人全都殺了!我看誰還敢造次!”
鄭和抬手,止住眾人:“殺雖然可以解決問題,但必然會拖慢我們控制日本國的時間。你們也知道,舉世攻明之下,朝廷幾路出擊,此時正是需要水師供應後勤的時候,若我們在此處耗費時間過長,朝廷就只能大規模調動民力去解決大軍後勤。”
“何況借倭人之手平息民憤,並不意味著大明要借倭人之手治理此處。這裡將成為大明的領土,自然也需要大明人來治理。虛與委蛇,商議談判,不過是爭取更多的時間,瓦解他們國民的意志罷了。你們信不信,他們此時前來,定是商議投降條件的,而非下戰書的。”
眾將聽聞,逐漸接受。
鄭和並不是真正需要與他們談判,只是藉此機會安撫與控制佔領區的倭人,為後續的進駐、統治、治理提供機會。
阿野公為來了,正如鄭和所料,客套幾句之後,丟擲了條件:“只要大明軍隊不進攻京都
,我們願意與明軍合作,奉上足利義持的人頭,賠償兩億兩白銀,割讓九州島、四國島給大明,從此之後,世代友好……”
鄭和看著“誠意滿滿”的阿野公為,問:“京都是足利幕府的根基之地,大明軍隊必然要打到那裡去。但若你們願意答應賠款、割讓領土,並奉上足利義持等人的腦袋,大明水師可以允許你們在明軍撤退之後,接管京都。但賠款的金額,割讓領土的多少,不是我一個武將可以決定的。”
阿野公為臉色有些難看,若大明軍隊打到京都,那還不是所有人都在其控制之下,他們想要什麼就要什麼?
“幕府在京都可是有十幾萬大軍,若是明軍強攻,恐怕會折損不小。不若各退一步,戰後我們接管京都,並給大明賠償三億兩白銀!”
阿野公為軟硬兼施。
說幾億兩白銀對於阿野公為並沒什麼壓力,反正這筆錢也不是自己出,也不會是自己去挖。再說了,也沒具體說分多少年還清,先混弄過去,挺過這一關再說。
鄭和是什麼人,朱能、駱冠英等人可都是人精,怎麼會看不出倭人的盤算。
朱能站出來,直截了當:“明軍進駐京都之事容不得談判!但之後是誰來治理京都等地,倒是可以商議。”
駱冠英翹著二郎腿,抖動著腿說:“還有,回去告訴你們那什麼破太上天皇,服從大明的管理之後,就沒什麼天皇的稱謂了!
你們將是大明的部屬,完全聽命於大明!若敢有二心,大明軍隊可以來京都一次,自然也可以來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