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足利幕府,名存實亡(第1/2頁)
章節報錯
阿野公為看著強勢的明軍將領,暗暗鬆了一口氣。
這才是勝利者的姿態,驕橫狂傲,若明軍談判時和顏悅色,那倒需要提防了,說不定他們心口不一,現如今他們開出了種種條件,雖不中聽,卻說明他們確實不打算長期駐留京都。
就在鄭和與聽阿野公為談判時,軍士稟告了另一個訊息,駱冠英走至鄭和身旁低聲耳語,鄭和聽聞之後,呵呵笑著對阿野公為說:“看來我們需要稍後再談判了。”
阿野公為心頭一驚,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
鄭和命人請阿野公為換個營帳等待,然後看到了後小松天皇派遣來的使臣僧人元容。
元容高僧行禮,雙方簡單瞭解了幾句,元容便開門見山:“得饒人處且饒人,心善方可得極樂。日本國天皇素來敬重大明,與大明結怨者,乃是幕府將軍足利義滿與足利義持。我等願代表後小松天皇,與大明將軍談判受降,願免京都於戰火。”
鄭和翻閱過安全域性送來的情報,對後小松天皇還是知道一些,看著高僧慈善,沉聲道:“大明並不嗜好殺戮,只是日本國狼心野心,作惡多端,幕府更是公然派軍隊入侵大明陽江!天朝之國豈能容爾等狂吠於門前而無動於衷?”
“既然你們願意受降,那又何必在堺港佈置大軍?如此林立森密的防備,若不是大明有些力量,不知要死多少軍士才能抵達此處!眼下只要一聲令
下,大明雄獅便將踏平京都!現在來受降,是不是太晚了一些?”
元容哀嘆一聲:“貴將軍有所不知,堺港之兵皆是幕府所轄,幕府如今在足利義持的控制之下,非後小松天皇所能掌控。只是堺港淪陷,京都人心惶惶,後小松天皇可以借勢而動,推翻幕府將軍,繼而率眾投降於大明!只是希望大明將軍們可以保證,京都無死難。”
鄭和擺了擺手,嚴肅地說:“大明軍隊一定會進入京都,若無人抵抗,自然沒有死難之事。只是讓將士們放下到手的軍功,你們願意付出什麼?”
元容拿出了一份文書,舉過頭頂:“這是後小松天皇擬寫的投降文書,願割讓領土,賠償土地,朝貢大明,自從之後,成為大明藩屬之國。”
鄭和接過朱能遞過來的文書,看了看,前面一部分看不懂,後面有漢字,內容大致和阿野公為說得差不多,無外乎割地賠款,日後當小弟。
將文書放在一旁,鄭和不置可否:“你們這位後小松所提出的條件,可有點低啊。要知道,後龜山那裡的使臣,可是要賠償大明三億兩白銀,而你們只是兩億兩。”
元容驚駭不已。
後龜山的使臣?
南朝的後龜山竟在這個要人命的時刻活躍起來了?
元容感覺到一陣後怕,要知道幕府北征,調動了絕大部分主力前往朝鮮,雖然這些軍隊中也有南朝護國大名,但曾經的南朝主力,像是
後龜山、阿野氏、六條氏、吉田氏等高層,他們可全都沒出徵,而是留在了京都!
這些人可都是當年赫赫有名之人,有些人更是身經百戰。何況大覺寺中聚集了大量曾經的南朝精銳,這批人幕府也沒有徵調!
元容臉色難看,思量一番說:“你們可能並不瞭解幕府,現如今的幕府內部只有兩股力量,那就是後小松天皇派與足利義持派。至於後龜山那裡,他們並沒有足夠的力量,也不可能控制京都。這種人開出的條件,只不過是隨口一說,毫無信譽。”
鄭和呵呵笑了笑:“據說,正是後龜山等人妥協,將所謂的三神器交給了你們,這才結束了南北朝對峙,實現了統一。若此人說話沒有信譽,當年的你們如何結束的兩朝紛爭?”
元容頓時語塞,沒想到鄭和竟對這裡的歷史有些瞭解。
鄭和起身,嚴肅地說:“不管後小松還是後龜山,誰割讓給大明的領土更多,誰給出的賠償越多,大明就在戰後扶持誰統治這裡。當然,大明需要足利幕府將軍及其家眷、親人,死的活的無所謂,但這些人大明要定了。”
元容咬牙切齒,可惡的後龜山!
好好的後小松與大明雙方談判,現如今竟然成了後小松、後龜山、大明三方談判。
鄭和送走元容,重新召見阿野公為,也不說話,直接將後小松的投降文書拿出來,阿野公為臉色陰沉,卻也不感覺意外
。
太上天皇后龜山代表的是曾經的日本南朝勢力,後小松天皇代表的是日本北朝勢力,但北朝勢力中還有一股最強的力量,即足利幕府!
事實上,眼下京都之中不是兩股力量相爭,而是三股力量在暗鬥!
後小松天皇野心勃勃,始終都想重塑天皇的威嚴,這一點後龜山等人是清楚的,只是阿野公為沒有想到,後小松竟然打算徹底出賣足利幕府,不僅出賣足利義持,同時也出賣足利義嗣!
狡詐的後小松!
阿野公為懇請鄭和準其將這份文書帶回去,鄭和自是答應,畢竟這是一處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