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張輔:軍功和錢財都要(第1/2頁)
章節報錯
船離開了龍江碼頭,李褆才想起來哭,如同被人生硬地搶走了最珍視的東西。李裪跪在船上,朝著大明皇宮的方向磕了三個頭,起身什麼都沒說。
偰長壽看著性格迥異的兩個王子,頭有些疼痛。
李褆不學無術,狂妄自大,貪虐Yin逸,實在不是當國王的料,廢掉世子也沒什麼。可問題是,李芳遠自己廢掉李褆選擇李裪,和朱允炆廢掉李褆選擇李裪,這是兩碼事。
畢竟李褆不是朱允炆的種,作為老爹的李芳遠也是要面子的,被人一句話廢立世子與國王,這朝鮮史書怎麼寫,世人怎麼看?
偰長壽哀嘆連連,卻沒有任何辦法,現在就要看李芳遠的決策了。
李芳遠確實面臨著決策,決策是全力固守漢城,還是將漢城的力量抽回松京,全面守護松京。
原州失守、驪州淪陷,李叔藩、李從茂、鄭津等人全都被殺,李芳遠失去了一大批有作戰經驗的統兵將領。
如今,倭軍正在集合主要的軍隊力量朝著漢城進發,用不了十天,漢城就會被包圍得水洩不通。現在撤還來得及,再晚,就真沒機會了。
河侖面對撤退主張的大臣,大聲呵斥:「所謂的儲存實力,不過是貪生怕死!沒了漢城,倭人就會包圍松京,到時候,你們又如何說,難道我們還要撤出松京,去建州避難不成?大王,漢城必須固守,只要漢城守上半個月,倭軍必然會因後勤不繼而崩潰!他們在孤注一擲,我們也要破釜沉舟啊!」
樸梁站出來反對:「大王,漢城已有十二萬軍隊,而松京卻只有八萬,這已是抽調了舉國之兵!若漢城失守,十幾萬大軍損失在外,松京不僅守不住,還可能會喪失復國之本!為今之計,當抽調漢城過半軍力補充松京。」
李愉站了出來,怒斥樸梁:「漢城十二萬大軍不虛,可你要知道,他們面對的是二十多萬倭軍!一旦抽調六萬軍隊,你指望用六萬人阻擋如狼倭軍?」
樸梁自信地說:「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倭軍到漢城之下的軍隊最多二十二萬,城中有六萬守軍,五倍則是三十萬,倭軍沒有三十萬,如何能攻城?」
「放你娘!」
李愉急得直跳腳,破口大罵。
你他孃的也真是個天才,還專門去戰場上數著數,不夠整整五倍就不打了?
兵法兵法,只是指導思想,不是條條框框!
你一個只會吐口水的傢伙知道什麼是打仗,也敢對戰爭口出狂言,憑著看過一本兵法,就自以為天下都能運籌帷幄,彈指之間,敵人都能聽你的,灰飛煙滅?
樸梁臉色發白,看向李愉、河侖等人反問:「敢問若是漢城失守,松京何去何從?若連十幾萬軍隊都守不住,松京上下將士還有什麼勇氣守城?大王若選擇固守松京,必須抽調兵力回援。若不固守松京,那就應該早做準備,先行撤離百姓前往大明避難!」
「否則漢城沒了,百姓跑又跑不了。到時候能活命的,恐怕也只是在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還有大王的家室。臣願為百姓請旨,若不收兵加固松京,當準許百姓先行撤退!」
李茂臉色有些難看,憤怒地說:「若讓百姓撤離,誰來助松京守城?生死關頭,松江上下要團結一致,誰都不能離開!」
樸樑上前一步,大喊:「守城是用軍士,還是用百姓?即使大王下旨讓所有男人都參與防守,那也得先把老弱婦孺撤出去!城可破,國不可滅,族不可亡!」
「若百姓都走了,守城將士還為誰作戰?沒了作戰的勇氣,沒了作戰的信念,這城,還能守得住嗎?」
河侖反問。
樸梁沉聲:「沒了家眷,軍士才能放手一戰!」
「夠了!
」
李芳遠看著吵吵嚷嚷的大殿,起身說:「下令召集城中十八至五十五之間的男人,一律編入軍隊,加緊訓練,老弱婦孺,先行撤離松京,送往鴨綠江邊境,至於漢城,軍不能撤,必須死守。給漢城守將發文書,務必堅守,不惜一切代價!」
兩班領命。ap.
建州。
猛哥帖木兒端坐在戰馬之上,緩緩前進。
阿古看著心不在焉的父親,旁顧左右,見都是自己人,便開口問:「父親,我們當真要聽差大明,征討倭人嗎?」
猛哥帖木兒抬起頭,看著遠處的密林與小道:「我們還有其他選擇嗎?」
阿古有些不安:「可是父親,若是大明以我們為先鋒,故意磨耗我們的部落力量,當如何是好?我們的族群本就不強大,大明卻依舊顧慮重重,此番調動徵召,擺明了是讓我們做前驅。」
「我知道,那你說,我們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