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有了一座城(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朵顏衛、福餘衛有這個膽量嗎?朱允炆很是懷疑,大閱兵的時候,朵顏衛、福餘衛的高層可都是來了的,看到了大明軍隊的強大,也看到了騎炮兵,惹了大明,他們就是跑到韃靼那裡去又如何,大明已經不是幾年前打帖木兒的時候了,大明現在的騎兵雖說徹底消滅韃靼不太現實,但徹底消滅朵顏衛、福餘衛,還是可以做得到的。
“命令大寧都司、遼東都司,嚴密關注朵顏衛、福餘衛動向,若其有意西連韃靼,亂我東北,那就莫要朝廷雷霆之怒,滅他部落!”朱允炆丟下毛筆,嚴厲地說。
“臣等遵命。”徐輝祖、朱棣等行禮退出武英殿。河套。受黃河水的滋養,河套一帶水草豐美,是一處十分優美的牧場。
北面的陰山,如同一座屏障,阻隔著水汽北上,讓南面的降雨更是充沛。
一聲聲雷動,無數戰馬嘶鳴。本雅失裡、阿魯臺帶著大量的族人抵達了河套地區,準備好好休整一段時間。
自進攻威虜城失利後,本雅失裡、阿魯臺著實不安穩了一段時間,生怕明軍偷襲,這一個冬天都沒過好,眼看著春暖草綠,明軍也沒半點動靜,這才安心下來。
在阿魯臺看來,明軍之所以沒有動靜,主要原因是明軍缺乏深入草原的力量,明軍的戰馬數量未必是多的,與帖木兒一戰之後,明軍是贏了,可明軍自己就沒損失嗎?
一個個傳言可怕,但終究還不過銀樣蠟槍頭。若大明當真有強悍的實力,足以輕而易舉打敗帖木兒的十幾萬騎兵,那為何連挑釁大明的韃靼都不敢出手?
既然明軍沒進攻的勇氣,只能龜縮在城裡,依靠著什麼神機炮活著,那就在河套住下吧,等到馬肥了之後,正好還能破關搶一次。
朱允炆下令關了韃靼的所有貿易,這倒是有些令人惱火,往日裡的烈酒沒人送了,上好的綢緞也沒人送了,這眼看著羊要脫毛了,可就是沒商人來。
最令人難受的,還是鹽不夠多了。雖然多年交易下來,鹽存有不少,可正因為鹽多,所以吃得也多。
誰知道大吃了一個冬天之後,才發現商人不來了……韃靼部落的存鹽只能堅持八個月,哪怕是節省一些,省著吃,最多也就一年。
可看大明這架勢,一年兩年,恐怕不會再給韃靼開貿易了。沒有互市,沒有貿易,那就有戰爭。
河套是一個極好的進攻之地,這裡有水草後勤,有地勢之利,而且距離大明城關並不算遠,比如去大同就很近。
大同的主將郭英已經死了,一個叫薛祿的無名之輩成了新的大同鎮守,這對韃靼來說是個好訊息。
只要開啟大同,就能搶掠幾年用的物資。阿魯臺、本雅失裡很是興奮,籌劃著韃靼的美好前景。
突然!阿魯臺看到前鋒軍停了下來,不由地抬起手中的馬鞭,示意後續軍隊停下,本雅失裡勒住馬,有些不解地看向報信之人問:“為何不前進?”報信騎兵指了指身後:“報,前面似乎有明軍!”本雅失裡、阿魯臺蒙了。
這裡是河套,哪裡來的明軍?大明軍隊都一個德行,害怕毫無遮攔的草原與沙漠,他們就連晚上睡個覺都得紮營,要不然沒有安全感。
在這裡出現明軍,那豈不是送到嘴巴的獵物?
“走!”本雅失裡、阿魯臺連忙驅馬前進,行至三里時,不由地目瞪口呆。
阿魯臺更是直接爆了粗口:“太陽他全家,什麼時候這裡有了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