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茂、柳廷顯搖頭,在兩人進入到京師之後,便被兵部的人先邀請了過去,然後去了刑部大牢,看望了被關押起來的倭國俘虜,證明這些俘虜並非是尋常倭寇,而是倭國軍士,是足利義滿指派的。

大明還不至於在這種事上造假,是倭寇就是倭寇,是倭國軍人就是倭國軍人,不需要看口供,也可以從這些張狂的俘虜中看出來,他們確實是軍士出身,目中無人的很,倭寇可不會如此,被囚禁了還大聲嚷嚷著要給大明一個教訓。

李從茂看著朱允炆,尊敬地說:“天朝皇帝,朝鮮國王已委派我二人全權負責與大明商議對倭國作戰事宜,願意放開濟州島一線海道,為大明水師提供充足的物資。”

朱允炆微微皺眉。

鐵鉉走出來,問道:“如此說來,朝鮮國王想要置身事外,只提供物資,而不願意出兵,出船,聯合作戰?”

李從茂見鐵鉉咄咄逼人,並沒有畏懼:“倭寇搜掠朝鮮多年,沿海深受其害,朝鮮自然是願意出船,出兵,與大明聯合征討倭國。只不過,外臣想問一問天朝皇帝,是打算一勞永逸,徹底消滅倭國,還是攻略一地,給其一個教訓。”

朱允炆瞳孔微微一凝,這個李從茂好是老道!

梅殷不理解,開口問:“有何區別?無論是攻略一地,還是滅其國,朝鮮都應配合宗主國征戰,不是嗎?”

李從茂呵呵笑了笑,對梅殷道:“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太大了。若天朝皇帝決心滅掉倭國,斬盡倭人,佔其國土,那外臣可以代朝鮮國王說一句,朝鮮願傾國之力,動員所有軍士,所有船隻,支援大明此番戰事!”

“可若是天朝皇帝只是打算給倭國一個教訓,殺一些倭國人以求報復、示威與警告。朝鮮很難全力支援,而且一旦捲入其中,天朝水師撤回,空留朝鮮水師、軍士與百姓面對狂暴的倭國,到時,國王沒有辦法給百姓交代,沒有辦法給軍士交代,還請天朝皇帝細細思量,體諒藩屬外臣難處。”

解縉、梅殷、鐵鉉等人感覺有些頭疼,眼前的李從茂很是棘手,他說出這般話,擺明了是堵住了大明的嘴,人家都說了,你們要真打,那我們就全力支援,如果你們不真打,那我們也不想參與其中……

朱允炆第一次見是到如此厲害的朝鮮使臣。

確實,李從茂的擔心是有道理的,他的想法也是很清晰的,一切都建立在大明的行動之上。

沒錯,朱允炆是對倭國宣戰了,可宣戰之後,當真是進行一次滅國之戰嗎?

想,很想!

可朱允炆現在沒有這個力量,鄭和率領水師主力去了大海深處,等他們回來,至少也需要兩三年甚至更久。而憑藉著目前水師的力量,用於基本的海岸保護與海上商道的維護已經是極限了,抽出力量去遠征日本,根本不足以打一場滅國之戰。

在這種情況下,大明對付倭國,只能選擇區域性作戰,有限作戰。

朱允炆看向解縉,解縉瞭然,走出來對李從茂等人說:“大明水師主力尚在西洋,想要一舉滅除倭國還有些難度。眼下大明想要一場戰爭,讓倭國徹底知道惹怒大明的後果。你們認為,水師能不能直接從堺港中,直搗倭國京都,活捉足利義滿?”

“直搗京都?”

李從茂吃了一驚,大明的作戰設想也太瘋狂了一些吧,他們想要採取尖刀戰術,直接刺入倭國的心臟位置,將足利義滿抓走。

難以想象,大明竟有這種打算!

不過!

李從茂連忙勸道:“不合適,我聽說過堺港,那裡不僅有重兵把守,而且修築有大量箭樓,即便大明水師撕開了堺港,登陸之後也很難抵達倭國京都,足利義滿為了穩固統治,將大量武士家族都集中在了京都,那裡是一座大城,人口超出十萬,一旦京都危險,頃刻之間便會有兩萬至三萬的兵力……”

鐵鉉與梅殷有些擔憂,若是如此,直接進攻倭國京都是不合適的,鄭和水師船隊如此龐大,也才帶了三萬六千餘人,何況此時水師沒有如此多的寶船!

滅國之戰,直搗黃龍,這些都不是幾千水師偷襲可以做成的。

朱允炆沉聲:“若不能直搗京都,活捉足利義滿,朕心不安。集朝鮮、大明兩國水師之力,未嘗不可一試。”

李從茂打了個哆嗦,這種事哪裡是嘗試著玩的,朝鮮水師很弱,別說去堺港了,就是去九州島逛逛都費勁啊。

為了阻止朱允炆的瘋狂,李從茂只好說道:“天朝皇帝還請息怒,外臣以為,若只是給倭國一個教訓,不妨先選擇對馬島!”

“對馬島?”

解縉、鐵鉉等人疑惑。

李從茂認真地點了點頭,讓柳廷顯拿出輿圖,指給眾人看:“對馬島,處在朝鮮與倭國之間,距離釜山只有百里,距離倭國九州島、本州島,也只有百里。統治這座島的是倭國大名宗貞茂,足利義滿的重臣。只要打下這裡,殺掉宗貞茂,定會讓足利義滿痛惜。”

朱允炆起身走向輿圖,看了看對馬島,這裡確實是一塊神奇的島嶼,橫亙在一道海峽的中間,從這裡,可以向北跳向釜山,向南跳向倭國福岡、長崎等地。

ps:

因倭國古代地圖資料實在是太少太少,一些地名在明初存在與否,沒查清楚、姑且以後世名暫代替,若有讀者有地圖與資料的,可以聯絡驚雪告知,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