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不敢多說什麼,只好答應道:“兒遵母后命,這就差人去把文奎召回京師。”

“讓劉長閣親自去,其他人我不放心!”

呂太后吩咐。

朱允炆有些為難,劉長閣正在追查龍江船廠內的白蓮教徒與內宮放大鏡一事,根本走不開。

馬恩慧見朱允炆為難,加之朱文奎無礙,便幫著說了句:“太后,北平有大軍。”

朱允炆看向馬恩慧,差點鬱悶死,你這是幫忙還是幫倒忙,總不至於讓兒子回來一趟還動用北平軍士護送吧?

馬恩慧根本不看朱允炆,當兵的送送自己兒子咋啦,不就是多花點錢,你又不缺錢,兒子的安全最重要。

呂太后果然支援馬恩慧:“讓平安親自帶兵送文奎來!怎麼說,平安也是太祖義子,忠誠可靠,辦事穩妥,就這麼定了。”

朱允炆無語,娘啊,你還知道太祖,難道忘記太祖說過婦人不得干政,你這都直接干涉到北平都司了……

得,這件事瞞著她們確實是自己的不對,再說了,也該讓平安、張昺、楊文來一趟京師述職了。東北出現了一股暗流。

接楊文奏報,一些女真部落在明爭暗鬥的過程中,開始吞併一定的部落,出現了部落壯大的情況。

這種壯大,到底對大明控制東北是有利還是有弊,邊地是應該給予支援,還是應該給予打擊,必須由前線將領給出建議。

楊文是遼東都指揮史,在關外,而平安則在關內,是楊文的後盾。至於大寧方向,瞿能已經回去了,應該不會有問題。

朵顏衛現在很老實,亦或是說,他們很識相。

不過朵顏衛到底能安穩多久還很難說,聽大寧訊息,脫魯忽察兒的兒子完者帖木兒很是優秀,在朵顏衛中已經取得了“勇士”的名號,騎射一流,頗有野心。

劉長閣與此人打過交道,說此子臣服則是一名猛將,反叛必是一個麻煩。

大明現在沒辦法解決完者帖木兒,他現在處在朵顏衛裡面,大明的力量很難深入其中,沒機會下手。而且一旦動完者帖木兒,脫魯忽???????????????察兒不反也會反,到時候朵顏衛等投奔韃靼,北方將亂,不符合當下休養生息的大局。

擱置朵顏衛,騰出手來專注東北的女真部落,這是朱允炆的先後安排。

解決女真問題,徹底控制東北,必須楊文、平安他們回來商議商議,這種事不是朱允炆待在北平拍拍腦袋,下個聖旨就能解決的。

想到這裡,朱允炆直接派了兩個都指揮史、若干指揮史,一個布政使、若干官員護送朱文奎回京,這個陣勢讓太后、皇后都有些震驚。

地還得開墾,韭菜還得種。

朱允炆的清閒日子並不多,建文八年的事很多,開年第一件大事就是科舉考試與武舉考試。

對於這些考試,朝廷已是輕車熟路。

與往年不同的是,朱允炆干涉了禮部主導的會試,在試卷中強硬要求將數學納入主考內容,禮部反對再三,官員勸說多次,加上楊士奇等人認為數學作為主考內容尚不成熟,朱允炆只好推到了三年之後。

這次事件的出現,標誌著科舉考試的內容正在嬗變,八股文神馬的在三年之後,將不再是朝廷取士的關鍵,數學與經義文章的重要性,將擺放在一起。

在眾多反對的官員之中,恐怕只有楊士奇能理解朱允炆為何會如此著急將數學引入科舉,國子監現在發展遭遇的瓶頸,大部分都與數學有關。

如匠學院,新培養的匠人人才沒有幾十年的經驗積累,沒有良好的目力與手感,想要像老匠人那樣精準的設計與製造,唯一能依靠的工具就是數學與數學工具。

如商學院,這裡的人才需要大量的市面調查,需要做一系列的資料分析,不懂數學,如何分析?

就連農學院、兵學院、醫學院,也到處涉及著數學。

如果監生沒有數學基礎,連基本的運算都做不到,那他們學習起來其他的學科一樣是吃力的。

數學,百科之基。

朱允炆需要將這個根基打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