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西大軍打了勝仗,收回西域,朱允炆也沒有吝嗇,在朱棣呈報軍功冊之後,直接命梅殷代為宣旨:「軍功在冊,朝廷將在五日內完全兌現軍功賞賜。若軍士對軍功冊存疑,認為賞賜不公,可至五軍都督府與兵部申訴。」

大明的軍功冊算是相當完備了,不僅有兵部、五軍都督府參與其中,還有安全域性參與其中,雖說火器殺人不好算,但總歸是處理好了,軍功冊早在班師之前就公佈過,有問題的早就重新稽核過了。

梅殷看了看興奮的軍士,清了清嗓子:「但凡參戰軍士,在領取賞賜之後,準休兩個月,不誤餉銀。」

軍士們更是激動,這就是帶薪休假兩個月啊。離開家這麼久了,也該回去好好陪陪家人了。

朱允炆也沒有多說什麼,安排軍士解散,軍營大慶三日,想要回家的也不阻攔,至於封賞,需要兵部、五軍都督府出具文書,需要朱允炆召開朝會,並不是在教場中進行。

軍士可以走,朱棣、徐輝祖、劉儁、楊榮這些高層走不了,都被朱允炆請到了皇宮之中,而早先返京的霍鄰、宣青書等人,也提前返回軍隊,一起被召入宮中。

皇宮的酒宴和軍營的酒宴差別並不大,不過酒更烈一些,菜品更豐富一些罷了。

朱允炆知道,自己在,他們也放不開,索性吃到一半,寬慰眾人之後,就藉著不勝酒力離席,並安排內侍,誰醉了,都安排馬車送回家中。

歡宴至黃昏,朱棣才醉醺醺地被抬上馬車,朱高煦、朱高燧都已是大醉,朱高熾在皇宮外接過馬車,與丘福等人一起返回燕王府。

朱高熾看著馬車裡醉倒的朱棣,也很是高興,老爹為了大明江山打下了一大塊地盤,太祖若是知道了,想必也會大笑幾聲。

「都是咱們家的人了?」

朱棣閉著眼,低聲說了句。

朱高熾連忙扶著朱棣坐了起來,道:「父親放心,是丘福在駕車,我們這就回府。」

朱棣睜開眼,看著朱高熾,打量一番,開口道:「你進入戶部,當了戶部司主事,是怎麼想的?」

朱高熾看著並無多少醉意的朱棣,連忙說:「父親有所不知,朝廷現在掌握著國子監與新的技術,入朝為官,才是不落人後,隆昌永代之本。」

「呵,什麼隆昌永代,你放下世子的尊嚴進入戶部,該不會是想為我分憂吧?」

朱棣雙眸炯炯。

打下西域,贏了帖木兒,如此武功足夠「震主」,群臣揣測君心的本事可是很強的,他們對待「功高」的大臣或將領,總免不了下黑手。

朝堂不是燕王府,沒有人待在朝堂裡面,就沒多少關係網,也很難第一時間窺知朝堂風雲,別等人家彈劾奏章送上去兩天了,燕王府才後知後覺。

朱高熾進入戶部,雖然不緊要,但確實可以瞭解朝堂中的動態,有點風吹草動,都可以第一時間察知。再者,很多官員未必敢於直接對強勢的朱棣下手,朱高熾進入戶部,反而成為了一些人關注的靶子,無形之中分擔了彈劾朱棣的壓力。

朱高熾不知道老爹的想***這麼多,自己當初答應朱允炆,純碎就是覺得待在燕王府當世子實在是沒奔頭,沒有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

戶部最適合自己,若在朝堂中以文官身份站穩,那對燕王府維持威望、保持昌盛是有助益的,不像是現在的代王府、遼王府等,他們已經逐漸淡出了朝廷,失去了在官員之中的威望。

朱棣見朱高熾不說話,以為自己猜中了,便拍了拍朱高熾的肩膀:「倒是辛苦你了,罷了,皇上未必會給我多少賞賜,若可以蒙蔭到你們身上,也不枉我出征西域。」

朱高熾笑得有些憨厚:「父親此番打下西域,朝

廷內外讚譽無數,聽說兵部、五軍都督府與內閣被傳召數次,都在商議如何封賞。皇上不是一個小氣的君主,一定不會讓父親失望。」

「呵,他又能拿出什麼來打動我?罷了,總歸是為大明徵戰,不負太祖託付。」

朱棣搖頭,然後依靠著馬車,閉上了眼。

兵部、五軍都督府效率很高,為了讓軍士們更早可以回家,與家人團聚,只用了一天半的時間,就按軍功將所有賞賜發放完畢。

朝廷的賞賜很是豐盛,以殺敵三首來論,不僅會獎勵六十兩錢鈔,還會獎勵布匹、棉衣、糧食,甚至還有十斤肉,軍士不得不一邊高興,一邊招呼自己的家人來抗東西,軍營只給配了一個小毛驢,拉不完啊。

沒辦法,雖說打敗帖木兒俘獲戰馬頗豐,但考慮到馬場建設,朱棣帶回京的戰馬只有兩萬,沒辦法讓所有軍士騎戰馬回家風光,這倒是一個遺憾。

軍士的封賞領得舒坦,該升官按人頭升就是,殺敵三首升百戶,這個百戶,可能只是名譽或待遇上的,未必是直接管一百個軍士。

當兵的封賞解決了,剩下的就是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