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四章 擁軍優屬,大軍回京(第1/2頁)
章節報錯
帖木兒帝國的俘虜還沒送過長江,就被朱桂、朱植、朱椿等人給瓜分了,為避免夜長夢多,藩王們一邊命人準備錢鈔,遞送戶部與皇宮,一邊則親自帶腰牌過了長江,找到朱棣,索要俘虜。
朱棣看著自己這一群弟弟,笑呵呵點頭,安排徐輝祖將俘虜送至京軍外教場,點數、交割清楚之後,再由藩王領取。
朱桂、朱椿等人很是高興,更是對朱棣敬佩不已,寒暄一陣子之後,便去京軍外教場等待。如此多的俘虜,不太可能直接入城,萬一引起騷亂,出了岔子,影響太過惡劣。
朱棣看著朱桂、朱植等人離去的背影,目光中不由地透出幾許可惜與感嘆。這些藩王,幾年前還意氣風發守在邊疆,可現在呢,竟然為了一些俘虜吵吵嚷嚷。
朱允炆拿走了藩王的護衛,拿走了藩王的土地,到頭來,他們竟沒有多少的怨氣,這倒是令人有些意外的,看得出來,朱允炆在用利益給他們一個交代,希望他們能一直做太平王爺。
這是他們,???????????????那自己呢?
朱棣有些不安,其他藩王都有了產業,就連朱權背後也有了鐵礦,唯獨燕王府背後沒什麼產業,這樣下去不行啊,自己也有一家人,兒子好幾個,孫子好幾個,沒錢怎麼養活他們,要不自己也找朱允炆要幾座礦場當賞賜?
仗一兩年內怕是打不起來,朱允炆出於“功高震主”的考慮,也應該不會讓自己接觸軍隊了吧。看來,要沉寂幾年了。
也好,這次西征實在是太累了,是該好好休息休息了。
大軍擺渡了足足五日時間,才全部進入長江以南,列為方陣,於五月二十八日,在無數百姓的夾道歡迎之下,浩浩蕩蕩前往金陵城鳳儀門!
為表示對徵西大軍得勝歸來的重視,朱允炆親自率領朝廷文武,至鳳儀門迎接朱棣、徐輝祖與大軍。
如此殊榮,令人震驚。
朱棣收到的訊息是內閣、五軍都督府與兵部代迎,朱允炆於城內教場等待,可不成想朱允炆竟改了主意,親自到了城外。
朱棣、徐輝祖、劉儁、楊榮等一干徵西將士紛紛行禮,山呼萬歲之聲震得街邊百姓耳朵都疼。
朱允炆走向朱棣,看著滿是倦容的朱棣與眾人,不由感慨:“燕王叔,魏國公,諸位,你們辛苦了。”
朱棣、徐輝祖、楊榮等人想哭。
自建文六年二月出徵,至建文七年近六月才回來,一年又四個月漫長的征途,說不辛苦是假的。面對帖木兒精銳騎兵,以生以死的戰鬥,誰不費神是不可能的。漫漫歸途,為了早日返京,降低沿途對地方負擔,行軍速度並沒有落下。
值得慶幸的是,大軍返程遇上夏收,就地籌糧極是方便,這才最大限度減少了對百姓與地方的干擾。
辛苦兩字,何其入心。
朱允炆攙起朱棣等人,看著為國征戰的將士,喊道:“你們是為國征戰的英雄,開疆闢土,忘乎生死,許國忠誠,值得所有子民敬重!你們是榮耀的軍士,連同你們的家人,也是榮耀的。朕希望未來十年,朝廷上下能做到擁軍優屬,朕不能讓將士們流了血,再讓你們的家人流淚!”
英雄!
榮耀!
擁軍優屬!
無數軍士聽聞,眼眶都紅了。
當兵是沒啥地位可言的,他們的名字是什麼,聽聽,粗人,武夫,大頭兵!
形容當兵的,在這個時代沒多少好詞。
就連朝廷發配犯了罪的官員,百姓,都往哪裡發配?發配幾千裡,是哪裡?
答案是軍營!
說到底,朝廷根本就沒重視過軍營,要不然怎麼會將那裡作為懲罰犯人的地方?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當兵的和犯人在一起,你說當兵的算什麼?
沒地位!
真的沒多少地位。
朱允炆知道這一點,哪怕是推行了新軍之策,提高了軍士待遇,但在無數百姓在無數官員眼裡,當兵的就是粗人,沒什麼可以說的,至於他們死了,那是應該???????????????的,朝廷拿著錢財養著,不就是買了他們的命?
若是輪到他們要去死,估計這些官員會哭,自己拿的是俸祿,不是軍餉,沒把命賣給朝廷啊……
俸祿旁邊是人、是衣,軍餉旁邊是啥,是食,不是人。
軍士地位不提升起來,軍士募兵制就很難推行起來,未來也很難選拔出真正的高素質軍士。
朱允炆簡短的話,收攏了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