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六章 新時代的汽笛(第2/2頁)
章節報錯
萬海平拿出了一本冊子,交給朱允炆:「這裡面記錄了一些實驗資料,逆流時,半個時辰最快走過十八里,順流時,不掛風帆,半個時辰最快走過三十里。」
朱允炆盤算了下,逆流的速度確實還不夠理想,什麼時候半個時辰逆流可以行進六十里,那蒸汽機動力基本上就可以了。
「蒸汽機的效率還需要提升,傳動效能還可以提高,朕希望你們能研製出更先進的蒸汽船隻,記住,蒸汽革新是沒有止境的,千萬不要有大功告成、巔峰之作的想法。比如這螺旋槳,到底是選擇多大的葉片合適,葉片與葉片之間的夾角、弧度多少更有動力,這些都需要深入實驗。」
「包括傳動齒輪,我看齒輪配置的還是少了一些,不妨再設計幾組方案,多配置一些齒輪,看看如何齧合,多少組齒輪配合,可以獲得更大的輸出力……」
朱允炆講述著可以改進的點,萬海平等人連忙命人拿來筆墨記錄下來。
公輸巧對朱允炆佩服至極,連連感嘆:「皇上才是真正的匠人大家,雖不見參與,卻又參與了所有。」
陶增光笑著附和道:「可不是,二炮局中許多技巧、心思,也出自於皇上之手。臣等不止一次想過,皇上日理萬機,怎還懂得如此之多。」
朱允炆笑著搖了搖頭:「只不過是朕看得書多,想象得多罷了。」
「想象?」
陶增光根本不吃這一套。
誰也不可能憑藉著想象,製造出顆粒火藥,誰也不可能憑藉想象,製造出醫用紗布、望遠鏡、新式爐子,誰也不可能憑藉著想象繪製出蒸汽機這麼複雜的圖紙……
想象,根本無法說服人。
朱允炆不說,定是有他的考慮,陶增光並不想追問,只是有一點還想要再次確定:「皇上,飛天當真存在嗎?」
朱允炆知道,飛天是陶增光一直追求的事,自從送一頭豬飛了天,陶增光就開始了「固體火箭」的研究,但如何都控制不住爆炸的問題,不管送多少頭小豬上去,最終都掉落了下來,有些死了,有些事後被吃到了肚子裡,有些進入了豬圈……
「朕可以告訴你,飛天確實存在,只不過以目前的研究水平,火藥力量,還不足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飛天。」
朱允炆再一次堅定地說。
陶增光心頭充滿了力量,只要是真實存在的就好,自己還年輕,有的是時間,不過固體火藥的噴射總不容易控制,如何實現火藥燃燒過程的控制,這才是關鍵……
朱允炆指了指桅杆,對陶增光說:「朕見過一種火器,比這種桅杆尚高出十倍之多,底部噴薄熊熊烈火,一飛沖天,而飛天的人,就住在最高處的一間房子裡。」
「這,如此巨大?」
陶增光難以相信,比桅杆還高十倍,那豈不是三四十丈的高度了?這玩意要填入多少火藥進去,還算火器嗎?不就是一火藥庫,萬一
炸了,豈不是……
朱允炆知道,現在的大明根本就不具備研製大型火器的條件,也沒有什麼渦輪發動機,連高效能炸藥都沒有……
物理與化學在大明才剛剛起步,想要打造出真正意義上的實驗室,開始高效能材料的研究,開啟工業時代的研究,還需要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而且,大明還沒有電能,連對電的認識,也就雷電,打雷電的雷公,嗯,沒了,什麼是電,怎麼製造出電,如何應用電能,這些都是太過遙遠的事……
無論如何,朱允炆看到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子,而這一次將是由大明來拉開。
順水航行的速度快多了,若加上風帆,速度更是快。試航很是順利,這也說明了大明匠人的匠心值得稱讚。
返回龍江船廠,朱允炆等人再次進入船艙內部,一起討論蒸汽船隻的改進方向,確定了高熱傳輸、齒輪組合、螺旋槳最佳化等九個方向,為蒸汽船走向真正實用打下了基礎。
「有什麼難處,直接說吧。」
朱允炆看著有些猶豫與吞吐的眾匠人,不由問道。
萬海平開口道:「皇上,龍江船廠中有一青年匠人,名為阮安,頗有才能。臣想將此人調入蒸汽機研究之中。」
「阮安?」朱允炆凝眸:「有什麼為難的地方嗎?」
萬海平喉結動了動:「他是個交趾人,是個奴隸……」
朱允炆明白過來,這種機密性的研究,不太適合讓一個奴隸參與進來,可人才難得,能讓萬海平認可的人,想來並不簡單,於是開口:「讓他來見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