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六章 新時代的汽笛(第1/2頁)
章節報錯
登船,登高。
朱允炆站在甲板上,直面吹來的冷冽北風。
萬海平幾番勸,都沒有將朱允炆勸下船,只好走在前面,介紹起蒸汽船隻:「將蒸汽機改進為臥式之後,按照皇上提供的思路,設計了往復推動杆件,這些杆件最終與傳動齒輪連線,以齒輪齧合的方式傳導力量,驅動鐵質的螺旋槳旋轉,撥動水流……」
朱允炆很是欣慰地點了點頭,這些匠人透過摸索與實踐,終於將蒸汽機的作業原理、傳導原理、傳導方式弄清楚了,剩下的就是提升蒸汽機熱傳導效率,降低傳導能耗。
只要持續改進下去,蒸汽機必然會成為這個時代裡最閃亮的存在。
「開始吧。」
朱允炆進入船艙,看著已經在加熱的蒸汽鍋爐。
萬海平安排人新增更多的煤,積蓄更多能量,隨後在某個瞬間,拉響了汽笛,嘟嘟、嘟嘟地聲音穿透雲霄,傳出數里。
公輸巧等人圍在朱允炆身旁,提醒朱允炆站穩了,劉長閣感覺腳下驟然一晃,船隻猛地搖晃起來,見朱允炆身體微斜,連忙伸手去扶。
眾人多有準備,並無大礙。
在站穩之後,朱允炆感覺船隻在緩緩前進,牽引杆通連齒輪,齒輪搭配軸承,軸承連線一根伸向船外的螺旋槳。
靠近一點,甚至可以聽到螺旋槳撥動水流的聲音。
朱允炆走出船艙,走到甲板上,看著船隻緩緩離開了岸邊,正一點點朝著長江中心前行,指揮道:「逆流而上,莫要去下游。」
舵手是龍江船廠的梁尚才,聽聞朱允炆的命令,當即調過船頭,逆流而上。
一柱黑煙滾滾,江中浪花朵朵。
整個船隻並無一人划槳,也無一人搖櫓,但船隻依舊頑強地逆流而上!
公輸巧心情激盪,抓著鬍鬚滿是驕傲地說:「皇上,這才是真正的匠人之路,匠人畢生所研究的,就應該是解決雙手勞動的事。現在有了蒸汽機,只要再給上工程機械院半年時間,定能實現大型船隻的驅動。」
大型船隻!
陶增光眼神一亮,如果大明將蒸汽機搬上了寶船,實現瞭如此龐大戰船的蒸汽驅動,那大明水師將再無需關注季風,任何時候,想去哪裡去哪裡,南洋、東海,再無任何可以阻擋大明水師的海域。
萬海平一臉的驕傲,陽光打在臉上,都是笑意。
朱允炆站在船頭,看著被劈開的河水,看著逆水而上、沿途後退的風景,不由地有些觸動,回過頭對眾匠人說:「毫無疑問,你們創造了一個時代,你們正在改變這個世界。」
公輸巧、陶增光、萬海平等人都不由地笑了。
自從蒸汽機研究成功之後,眾人便開始將重點轉移到蒸汽機的應用上,可蒸汽機研製是一回事,蒸汽機應用是另一回事,這其中的差異之大,難度之大,不是一兩句可以說得清楚的。
蒸汽機本身只解決了製造動力的問題,但動力不足、動力傳導、動力控制,這些都是關係著應用的核心問題,不解決這些問題,應用就是虛妄之事。
看似簡單的問題,但實際操作起來卻令匠人吃盡了苦頭,一日又一日的研究,尤其是螺旋槳的設計、傳動齒輪與軸承的設計,幾乎要折磨人到瘋狂。
好在一切困難都被克服了,終有了今日之成就!
每個人都清楚蒸汽動力投入應用的巨大價值,知道其顯著的軍事意義,這些人從來都沒想過蒸汽機會走向民用,只認為這是國之重器,不能隨意應用。
但朱允炆卻不這樣認為,蒸汽船隻的出現搭配先進的火器,大明已經在時代的賽道上超越了西方,即便是現在去英法之間的小河溝裡走走,
估計也只能看到依舊不停的英法戰爭,還有他們落後的火器。
蒸汽機雖然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但這玩意也不是隨便找個打鐵匠就能打出來的,就算是民用、商用了,也沒有人可以簡單的複製。
這東西的成本那麼高,朱允炆怎麼可能允許自己一直掏錢搞研究,大錢還是需要其他人出的嘛,比如沈一元,比如常百業。
不過現在的蒸汽機還輪不到他們出錢,這隻能是在水師船隻改造完畢之後,在寶船實現蒸汽驅動之後,在蒸汽機迭個幾代之後,出售老一代的蒸汽裝置,以商用換取更持續的研究經費……
船隻加速了,但速度依舊有限,距離風馳電掣還差得遙遠。
「逆流最快速度有多快?」
朱允炆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