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十萬京軍,軍令狀(一更)(第2/2頁)
章節報錯
血液在燃燒!
朱棣行禮後退三步,轉身離去。
從現在起,自己要遴選與徵調一切可用的精銳!做好出徵的準備!
徐輝祖見朱棣離開,連忙看向朱允炆:“皇上曾答應過臣,準臣隨軍出征,現在是時候了,還請皇上恩准。”
朱允炆微微點了點頭,對徐輝祖說:“你之前提議梅殷暫領五軍都督府,朕答應了,讓梅殷來見朕吧,你去準備出征之事。”
“臣遵旨!”
徐輝祖露出了欣慰的笑意,沒有軍功卻坐在大明武勳第一的位置上,實在是壓力太大,這次打帖木兒,謀略西域,說什麼也得弄點軍功來。
梅殷的忠誠是不需要懷疑的,雖然歷史上的梅殷因為駐守淮安,沒有阻攔朱棣進入南京,被後世人指責,但朱棣借道沒被允許,只好繞路渡過淮河,從揚州進南京,這也說明了梅殷並沒有背叛朱允炆。
至於梅殷為何沒有動作,原因很多,比如朱棣動作太快,盛庸、鐵鉉、平安一堆人都跟不上,何況是作戰經驗並不豐富的梅殷?再說了,梅殷接到的命令是駐守淮安,不是到處打游擊,朱棣跑了,鐵鉉盛庸可以到處追,梅殷他沒命令追不出去啊……
朱允炆相信梅殷這個託孤大臣,他有處理軍務的能力,而且還是榮國公,地位上也配得上,暫時交給他,不會出什麼大亂子。
何福朱棣、徐輝祖這樣的人物都去了西北,皇上又下旨將自己召回京師,擺明了是想讓自己去西北立功啊,這得主動點。
果然,何福一請求,朱允炆便點了頭。
鐵鉉猶豫著自己要不要跟著去,朱允炆先拒絕了:“你領兵部,可不能走開,讓劉儁去吧。”
劉儁含笑答應。
國慶還沒過,朱允炆已經在籌謀西征事宜。
朱棣奉旨選兵,將丘福、朱高煦、朱高燧帶入軍中,並請朱允炆下了調令,將瞿能、徐凱、譚淵、華聚、唐雲、朱榮、陳文、毛整等二十餘人調入京軍,命其自屬地直接進至陝西,等候大軍,隨軍出征。
面對朱棣明目張膽安插自己人的舉動,安全域性第一時間報告了朱允炆,朱允炆卻只是淡然一笑,不予理睬。
作為即將出徵的主帥,他有權挑選自己的先鋒官,副手與將官,如果連這點權利都不給他的話,那他又怎麼能全力作戰?
京軍效忠的是大明,是朱允炆,聽命朱棣是去打仗的,不存在造反的問題,核心的千戶、百戶、總旗等可都是朱允炆的人,有些還是朱允炆親自提拔起來的,這些人是軍中作戰的主力,是軍隊戰鬥力的核心所在,他們是不可能背叛朱允炆的。
為了節制朱棣,也為了確保朱棣的安全,西域作戰的勝利,朱允炆派遣安全域性指揮同知薛夏、雄武成隨行,下了血本,拿出了八百偵察兵,由千戶索靖、百戶杜漸、房崇帶隊隨行。
朱棣在京軍選擇上,與徐輝祖、何福等人商議,最終確定了出征軍士:
三千營,一萬精騎。
五軍營,五萬步兵。
神機營,四萬火器兵。
因為距離出征時間太緊,而刺刀式火銃更新數量還不到兩萬,為了最大限度保證神機營作戰力,朱允炆下令兵仗局、科技局、二炮局匠人暫停其他,全力趕製刺刀式火銃,爭取在軍隊出征前,再裝配一萬把刺刀式火銃。
六千餘匠人分工明確,日以繼夜趕製,隨後交付測試,為節省時間,刺刀一律不開鋒,只需保證火銃質量與刺刀質量、匹配即可,反正軍士走到甘肅五千多里路,有的是時間打磨,一天磨十幾下,到地方也該寒光閃閃,刺個人不算啥。
一年多的籌備,運至西北的新式神機炮已經達到了五百門,其中四百門放在了肅州與嘉峪關前線,虎蹲炮便於攜帶,運輸方便,數量早已超出了征伐安南時期,達到了三千多,可謂是驚世駭俗的數量。
至於手榴彈、地雷式火器,也被列在了清單裡,一車一車,一箱一箱地運向了西北,數量不菲,朱允炆對此是一律放行。
為了確保軍隊火藥補給,朱允炆還特意要求二炮局選派五百人的火藥匠人隨軍出征,由安全域性人員全程護衛,不準匠人與其他軍士接觸。
戰爭的陰雲正在西北凝聚,而東北的陰雲已經打了雷,閃電劈裂長空。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