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十萬京軍,軍令狀(一更)(第1/2頁)
章節報錯
翻看山西、陝西等地文書,可以清晰地肯定一點,大明現在還沒有做好出徵的準備。
補給線太長,即便是有一年的準備時間,也無法確保所需糧草全部到位,加上冬日漫長,運輸緩慢,春耕將至,百姓與匠人會走一批,這些現實都決定了一點,主力過早進入西域,對大明沒好處。
可戰爭不是斤斤計較,左右掂量,帖木兒也不可能等大明百姓收拾好地裡的莊稼,軍士都到了前線,準備齊備了再來打個招呼,喊一聲“我要來打你了”。
帖木兒軍隊的實力到底如何,亦力把裡能抗住帖木兒多久,這都是未知數。真要等到戰鬥打響,宋晟從嘉峪關傳來情報,大明再出兵,等朱棣到了那裡,估計宋晟已經先和帖木兒交手幾次了。
】
不能拖!
朱允炆看向朱棣,嚴肅地說:“鑑於眼下西北準備不足,各方物資調動尚且不夠,燕王叔若想早點抵達西域,只有一個折中的法子。”
朱棣臉色有些凝重,朱允炆雖然沒有說出來,但意思已經很明顯,現在後勤支撐不起太多人去,你想去,只能少帶點人。
可人數太少,想要收回西域的難度就太大。
最初朱允炆的設想是朱棣帶二十萬京軍,配合西北十幾萬軍士,即迎戰帖木兒,又佔據西域,形成穩固佔據與控制西域的格局。可現在大明尚且做好完全準備,直接帶二十萬京軍出征,很可能會導致補給跟不上,反而累害戰力與軍心,唯一的辦法,就是減少出徵軍士的數量。
“臣願率十萬京軍至西北前線!”
朱棣下了決心。
徐輝祖、鐵鉉等人吃了一驚,徐輝祖更是反對:“十萬軍士根本不足以謀略西域,帖木兒此番空國東征,其主力軍隊至少不下二十萬,若燕王只帶十萬兵,即便是調動甘肅各地衛所,最多也只能湊到十七八萬軍士,不足以形成對帖木兒的作戰優勢!”
西北有十幾萬兵,可一些衛所、城關是不可能完全抽空投入到前線的,能抽出七八萬軍士已經是防守的極限了。
可十幾萬人對陣帖木兒的全部戰力,一國精銳,且還是以騎兵為主的精銳,大明根本不佔優勢!一旦陷入鏖戰,人數將決定戰爭的勝負,誰手裡還握著生力軍,握著後備力量,誰就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鐵鉉也表示擔憂:“燕王帶京軍十萬出征,足守不足戰!臣也認為太少了。”
朱允炆沒有說話,後勤短板是客觀現實,若眼下支撐二十萬京軍與西北十幾萬大軍,必須在山西、陝西、四川等地,額外徵調不下三十萬的民力保障後勤,整個西北投入的後勤人員,將近百萬之巨!如此龐大的後勤一天天在西北,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壓力,大明承受不起如此壓力幾個月或半年之久!
若只是十萬京軍與西北十幾萬軍士的話,就可以維持現狀,後勤也可以得到保障,還不需要額外徵調民力。只不過,這些兵力對善於大兵團作戰的朱棣,對於帖木兒這種對手,整個西域而言,是不是太少了?
朱棣知道朱允炆的為難,身為帝王,他不可能不顧及民生與百姓,不可能不考慮後勤壓力,萬一疲民之下,再出來個王金剛奴第二,還可能引發民變。
西北事,不同於北方事,不同於南方事,不同於東北事。
朱棣撩開衣襬,單膝下跪,抱拳道:“十萬京軍,合西北諸衛所,足夠臣禦敵,橫掃西域!若不能為,臣以死謝罪,願立下軍令狀!”
徐輝祖、鐵鉉看著朱棣,又看向朱允炆。
朱允炆凝眸盯著朱棣,一步步走了過去,嚴肅地說:“燕王叔,軍令狀一下,可就沒有轉圜餘地!”
朱棣微抬頭,豪情道:“無需轉圜,只有身死沉棺,要麼得勝凱旋!臣願為陛下遠征,為護衛大明江山,重現漢唐偉業!”
朱允炆伸出雙手,重重地扶住朱棣的臂膀,用力將朱棣扶起來:“朕只容你得勝凱旋!那朕就將十萬京軍交給你,二十日後出征!將一切來犯之敵,殲滅在外!將西域故土,收我版圖!”
“臣!領旨!”
朱棣重重答應。
終於。
終於!
時隔多年,自己終於再次成為軍隊的主帥,即將踏上金戈鐵馬的征程!
金陵的絲竹之音,我朱棣聽膩了!
我要的是風沙大漠的吶喊,要的是草原無邊際的旌旗獵獵,要的是一聲令下,軍士抽刀搭箭,戰馬振鬣長鳴!
帖木兒,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戰爭瘋子,讓我看看你到底有多少本事吧,是你的輕騎兵、重騎兵厲害,還是我大明的火器、軍士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