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你不要我了……(一更)(第1/2頁)
章節報錯
面對徐輝祖的請求,朱允炆有些猶豫,
徐膺緒,中軍都督府僉事,有武功,善騎射,參與西北軍事是沒問題的。但有問題的是徐膺緒的性情,他有能力,卻缺乏足夠睿智的主見,性格上也不夠堅韌,一旦遭遇絕境,他未必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
“你要想清楚了,西北與西域之敵,絕非安南、倭寇之流。”
朱允炆提醒徐輝祖。
西域的敵人有很多,韃靼主力到了那裡,瓦剌的主力也在那附近,亦力把裡未必是盟友,帖木兒鐵定了是敵人,吐魯番、哈密這些地方也未必輕易臣服大明。
此一去,極有可能會有去無回。
徐輝祖跪了下來:“眼下西北風雲激變,家弟身為大明武勳,隆受皇恩,理當參與其中!臣意堅決,還請皇上恩准!”
朱允炆深深看著徐輝祖,知道此人作出如此決斷的邏輯:洪武朝的功勳武將沒幾個了,武勳都是白板,誰也笑話不了誰。可經過平倭、徵安南、戰喬巴山等,張玉、朱能、張輔、袁嶽、薛祿等一批新人崛起,韓觀、沐晟等也贏得名聲、威望。
但把持著中軍都督府與左軍都督府的徐輝祖,卻沒有真正的軍功加身,包括整個中山王府,都沒有軍功!
這對於武勳之首的徐輝祖而言是一種恥辱與折磨。
縱覽當下大明,瓦剌暫時臣服,進入了蟄伏期,韃靼雖是活躍,卻也避開了大明主力,進到了甘肅與哈密一線。
朝廷也不會匆促對韃靼與瓦剌發動戰爭,唯一能取得戰功的,只有西北,只有西域!
中山王府需要戰功,讓徐膺緒去,贏了,是戰功,死了,也是戰功!
武勳世家能不能站住腳,需要血的付出。徐達戰功赫赫,用盡生命留下了中山王府,徐輝祖作為徐達長子,作為魏國公,有責任去維持一份榮耀!
“朕準了。”
朱允炆最終答應了徐輝祖。
鐵鉉也想讓自己的長子鐵福安去西北,被朱允炆駁回:“福安在國子鑽研兵法戰術,尚未有成,怎可半途而廢。”
武將去是應該的,畢竟前線是要打仗的。文官還是少安插一點人的好。
徐輝祖再舉薦:“瞿能之後瞿陶、瞿鬱,也是善戰之輩,可調入西北,充為悍將。”
朱允炆笑道:“此二人確實是勇猛之輩,武舉出身,既如此,那就暫調至京軍為千戶,與將士磨練配合吧。”
“臣領旨。”
徐輝祖與鐵鉉答應,隨後退去。
朱允炆看著一堆文書很是頭疼,其中多數是營造新都的奏摺,即使是朱允炆確定了十年遷都,地方上依舊有不少官員反對,加上多地徵調民力砍伐巨木,又恰逢酷暑,時有驟雨,不少百姓怨聲載道,當地官府為避免民變,不得不縮短作業時間,而這又拖延了木料準備時間,工部很不滿意……
考慮到民生,朱允炆下旨將績效之法推至各地,讓百姓自己決定施工時間、施工進度,並準其自由離去,同時下旨各地都司與衛所隨時準備填充勞力空缺,若依舊有所不足,奏報朝廷,再從其他地方徵補民力。
朱允炆批閱了十幾份建都文書,揉了揉眉心,然後將剩餘同類文書收攏,對內侍說:“將這些文書傳內閣大臣,日後有關營造北京城的文書,一律與戶部、工部商議後給出批文,之後再送朕閱覽。”
內侍抱著一堆奏摺離開。
朱允炆正批閱著奏摺,雙喜走了過來,低聲道:“皇上,李才人到了。”
“誰?”
朱允炆恍惚,自己不記得後宮裡多了個李才人。
哦,不用問也知道這是皇后的傑作。
阿曉穆端著托盤,滿臉不高興地走了過來,也不看內侍引導,直接端到了朱允炆滿是奏摺的桌案上,直盯盯地看著朱允炆,鼓著一股氣說:“用膳!”
雙喜見狀,生怕湯菜濺到奏摺上,想伸手端走,卻被朱允炆攔下,揮了揮手:“你們且退下吧。”
待內侍離開,朱允炆才看著不快的阿曉穆說:“你的腰刀,朕可以歸還給你。”
阿曉穆哼了一聲:“那本就是我的。”
朱允炆指了指大殿外,認真地說:“你若不想留在後宮,朕可以送你回建州。”
“你,你不要我了?”
阿曉穆驚訝地看著朱允炆,自己都認命了,他竟然說不要自己了?
朱允炆起身,從桌案後走了出來,看著容貌清絕,又透著俏皮、野性的阿曉穆,道:“阿哈出將你送入宮裡,是想換取朕對胡裡改部的信任與支援。現在該給胡裡改部的,朕都給了,你若想離開,朕有的是辦法讓你消失在大明,還你自由身。”
阿曉穆不敢相信,朱允炆竟願意放自己走。可話是如此說,自己當真走得了嗎?一旦回去,阿哈出也會將自己送回來,胡裡改部沒有人會接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