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駐軍與賞賜(三更補)(第1/2頁)
章節報錯
阿哈出很是開懷,他很清楚,胡裡改部即將解決吃不起飯,穿不起衣的苦寒日子。
為了招撫阿哈出,控制建州地區,朱允炆下旨設建州衛指揮史司,以阿哈出為指揮史,其子釋加奴為同知,並任命北平千戶火真充任建州衛同知,武進士穆肅為千戶,吏部主事顧斌為經歷,自北平領兵八百進駐建州。
阿哈出聽著朱允炆的任命,多少有些不安,看朱允炆的意思,他並沒有奉行羈縻之策,而是想要實際干預與控制建寧衛!
朱允炆看穿了阿哈出的心理,解釋道:“火真雖為建州衛同知,卻只有節制八百人之權,一應事宜,還是以阿哈出首領為準。朕如此安置軍士深入建州,絕非不信任首領,而是提防朝鮮王室襲擾建州,護佑胡裡改部。若首領認為不妥,朕收回便是……”
“皇上如此安排,是對臣的庇護啊,臣感激還來不及,又怎麼會認為不妥。”
阿哈出不敢讓朱允炆收回,也不能,一旦如此,那就是直接告訴朱允炆:我不喜歡你在我身邊安排人。而這種事的後果,那就是胡裡改部不能再依附大明。
這個結果,阿哈出承受不了,只好違心地接受了朱允炆的安排,畢竟只有八百人,真要鬧崩了,他們這點人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朱允炆沒有走朱棣的老路,設了建州衛,發了印信和衣服,就讓他們自己管事算了,說是羈縻之策,本質上就是嘴巴上的臣服,哪一天亂了,大明朝廷與軍隊根本就沒有辦法第一時間介入。
現在好了,一開始就將軍隊安進去,形成事實上的軍士存在,這對於胡裡改部即是一種威懾,也是一種保護,聽話他無需擔心,不聽話朱允炆不需擔心……
當然,安插軍隊進駐建州,對於女真各部落而言是一件大事,其背後隱藏的含義是:
大明想要這一片土地,包括這一片土地上的人。
朱允炆與兵部、五軍都督府等官員也曾考慮過,此舉會不會激起女真各部落的敵意,繼而擾亂遼東,但經過幾日討論,楊榮提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安置少量軍隊,給予民生撫慰,兩相抵衝。
所以在阿哈出接受封賞的同時,朱允炆送上了一份“民生”撫慰:“胡裡改部視大明為家人,大明自不會虧待,朕這裡有一份禮物,送給阿哈出首領。”
通事接過禮物清單,高聲念道:“糧食五萬石,耕牛三千頭,耕作器具五千,棉衣兩萬套……隨行派遣匠人三百,教導部落百姓建築城郭與房屋……”
阿哈出、釋加奴等人驚喜不已,尤其是糧食五萬石、棉衣兩萬套,極大刺激了胡裡改部的人,有了這東西,族群生活狀況將極大改善,至少今年冬日應不會再有凍死、餓死之事發生。
“派遣醫官五人,為胡裡改部百姓抓藥治疾……教書先生二十人,建學堂十座,教導文字,開啟民智……”
阿哈出忘記了八百軍人的事,只感覺朱允炆太豪氣了,這次聯姻的收穫遠遠超出了自己想要的。
就連一直默不作聲的阿曉穆也不禁驚訝,如此多的財物,如此多的支援,竟說給就給了。可一想到這些東西是拿自己換的,不由又傷心起來……
阿曉穆還是高看自己了,她以為自己值得如此多,但朱允炆在考量與安排這些事宜的時候,想的卻是整個遼東,想的是蝴蝶效應。
朱允炆打算用一次史無前例的援助砸暈胡裡改部,同時告訴其他女真部落,大明願意給他們真正的幫助,改善他們的生活,當然,前提是軍隊進駐。
胡裡改部駐軍八百,你們想要取得如此多的財物,大明駐軍個兩千人沒問題吧?誰讓你們排在後面呢……
阿哈出笑得合不攏嘴,見禮單唸完,連忙出來表忠心:“臣返回建州之後,定會配合朝廷,招撫各地女真部落。”
朱允炆欣慰地表示:“若如此,胡裡改部當大興。”
阿哈出哈哈大笑,舉杯敬酒,然後說:“不瞞皇上,胡裡改部與斡朵裡部關係匪淺,猛哥帖木兒更是一英勇善戰之才,可大用。”
朱允炆哀嘆一聲:“你又不知,朕曾派遣使臣招撫猛哥帖木兒,可其事朝鮮已久,怕是很難歸附大明。”
阿哈出拍著胸脯,主動請纓:“臣願作說客,讓其歸附。”
朱允炆嚴肅地看著阿哈出,威嚴地說:“猛哥帖木兒歸附,自是好事。若其不歸附,還請阿哈出首領與其保持距離……”
阿哈出陡然一驚,朱允炆的意思很明顯,若是猛哥帖木兒不臣服大明,那就會收拾猛哥帖木兒,到時候希望胡裡改部不要參與其中。
看得出來,大明果有控制遼東之決心。
自己已經沒有其他的選擇了,遼東這一片土地上,沒有其他勢力能成為女真部落的靠山了。希望事情不會發展到那一個地步。
“臣定盡全力,說服其進京朝貢。”
阿哈出認真地說。
朱允炆很是滿意阿哈出的態度,無論猛哥帖木兒怎麼選擇,這個人及其子孫都會死,只不過是死在誰手裡、死在哪裡的問題。
大宴之後,阿哈出、釋加奴返回會同館,而阿曉穆則被直接送入後宮之中。馬恩慧聽聞內侍奏報之後,將阿曉穆安置在了延禧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