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有些稚嫩,卻頗是有力。

百姓歡騰,呼聲一片。

習武兩年多,讓朱文奎的氣息變得更有力道一些:“今日在這裡與大家同賀國慶,我不能如父皇一樣演講,但也希望帶給大家歡樂,提前背誦了一篇文章,朗誦給大家,共賀大明千秋,福澤萬年。”

“共賀大明千秋,福澤萬年!”

一群人扯著嗓子喊,隨後是更多的人喊了起來,聲浪一重接一重,直入雲霄。

陳迪有些慌,連忙看向一旁的黃觀,問:“這是你安排的?”

黃觀連連搖頭,自己可不敢安排朱文奎演講與背誦文章,萬一背錯了,丟了皇室顏面如何是好,在禮部的安排中,朱文奎打個招呼之後,就回去坐在那裡當木頭人就可以了,然後是文工團的表演,可沒安排其他節目。

茹瑺有些擔憂,不知道朱文奎會背誦出什麼文章出來,該不會是《論語》吧。

朱文奎感受著百姓的熱情,心頭有些火熱,向前邁了一小步,清了清嗓子:“這一篇文章是父皇教導,名為《大明少年說》……”

茹瑺眯著眼疑惑,其他官員也是不解,從未聽聞過這個名字。朱文奎傲然喊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

“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大明,與天不老!壯哉我大明少年,與國無疆……”

寂靜,深深的寂靜。

這一篇《大明少年說》,徹底震驚了在座的無數人,不管是誰,都聽得懂“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的話,也聽得懂“壯哉我大明少年,與國無疆”的豪言。

縱天地變改,

不改少年志!

大明少年,當振奮精神,將自身與國,與大明命運牢牢聯絡在一起!

茹瑺站起來,熱淚盈眶,雙手不斷拍打著。

朱文奎的政治首場厲害啊,好啊,妙啊,他沒有選擇朗誦什麼四書五經之言,而是朗誦了一篇世人從沒有聽聞到的《大明少年說》,而這一篇文章,又是如此的振奮人心,如此的令人印象深刻。

不用想也知道,朱文奎將從這一日開始,正式成為大明炙手可熱的人物,無論民間還是官場,都將會將他與《大明少年說》綁在一起不斷議論,甚至是傳之後世!

馬恩慧笑得很是舒心,自己的兒子厲害啊,只一次國慶露面,就贏得了足夠的關注,給所有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自此之後,朱文奎的太子之位將是牢不可破,只要他不犯什麼大的錯誤,沒有誰能動搖他的太子地位。

一個知書明理,自強不息的少年,誰又能不擁護與支援他當大明未來的接班人呢?

朱文奎很喜歡這篇文章,雖然感覺缺少點內容,但父皇朱允炆只教導了這些,只好背了下來,這屬於“家學”,是第一次拿出來展示在世人面前。

“也不知道父皇還有多少稀奇古怪的家學……”

朱文奎看著歡呼雀躍的眾人,不由地更崇拜朱允炆了,父皇才是最厲害的,懂得實在是太多了,自己不過隨便拿出來一篇應應景,就讓這些人如此狂熱。

沒有任何意外,《大明少年說》一夜之間便火爆京師,國子監更是將其燒錄在了石碑之上,以告誡國子監的監生們努力進學,雖然這些監生大部分都不再是少年,但少年心不能忘,少年志不能丟。

一些書坊甚至連夜將簡短的《大明少年說》刻成了二十幾頁的冊子,好好的一篇文章,硬生生透過插圖的方式,將其分割成了多頁,結果竟然還成了暢銷書……

自此之後,京師當父母的教育孩子就不用說什麼“好好學習,之乎者也”,轉而說“你要做一個大明少年,來,給背一遍《大明少年說》……”

少年進學,大明少年,成為了一個標誌性詞彙,鼓舞著無數少年發憤圖強。

朱文奎也沒想到,自己不過是背了個稿子,竟然會影響到出版業、教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