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

誰的老鄉是潮州人?

劉長閣有些發懵,湯不平沉默了會,陡然想起一件事,打了個激靈,壓低聲音:“皇上的意思是……”

朱允炆擺了擺手:“這件事不準其他人知曉,你們心知肚明即可,不留文字,去準備吧。”

劉長閣只好退出,走出之後,見左右無人,便拉住湯不平,問:“你倒給我解釋解釋,誰的老鄉?”

湯不平沒有說話,只是伸手指了指南面。

劉長閣鬱悶:“南京?”

“再往南。”

“廣東?”

“再往南。”

劉長閣不樂意了,咬牙說:“再往南就是大海了……呃?!”

湯不平看著一臉驚愕的劉長閣,笑了笑:“看吧,皇上在盯著西域的同時,還沒忘記那一位,這是打算送他一份禮物了。”

劉長閣皺眉:“對付他,需要如此大費周章嗎?水師如此強大,橫掃過去哪裡還有他活命的份。”

湯不平也有些不解,只好說:“皇上思若深淵,謀略無雙,我們又豈能窺知?既吩咐安全域性配合,我們做好便是。”

劉長閣踢了湯不平一腳,這個傢伙有些飄,竟然這麼給自己說話,毫無尊重,該揍。

解縉、茹瑺等人認為,朱允炆到了濟寧,看過大運河,聽過了宋禮的運河報告,也應該打道回府,趕回京師了,現在回去,還能趕上元旦,與民同樂,再晚下去,就要缺席了。

建文自登基以來,年年國慶或元宵與民同樂,還沒改過一次,總不至於今年出了變化吧?

可奇了怪了,朱允炆沒有半點離開濟寧的打算,今天去一趟魯王府,欺負欺負小魯王,明天去一趟官員家裡,檢查作風,哪怕是朝臣催促,也沒作出正面回應。

直拖了三日,楊士奇冒著被人痛毆一頓的風險,公然進言:“皇上,臣以為,既然北巡到了濟寧,何不再向北一步,到北平看看,那裡是大運河的..,也是北方重鎮。”

解縉與茹瑺目瞪口呆,面對楊士奇的進言當即表態反對。

解縉揉著眉頭,直言進諫:“皇上,鄭和攜眾使臣抵達京師已久,朝鮮、南洋諸國使臣也已入京,此時若不回京,元旦、國慶、定無法會見使臣,恐有失禮儀,有損天朝威嚴啊。”

茹瑺更是怒目瞪著楊士奇,不知道這個平日裡老實巴交的傢伙,今天怎麼抽風做出了這種事來。

楊士奇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渾若老僧入定,根本不理睬一行官員憤怒的眼神,委屈啊,你們委屈算個什麼啊,我可是真正背鍋的啊。

一個個睡得跟豬一樣,知不知道昨晚上朱允炆喊自己開了會,讓自己進言向北繼續巡視,直至抵達北平,面對皇上,自己也表示過不想背鍋啊,可也得他允許啊……

皇上非要讓自己背鍋,那有啥辦法,總不能撂挑子說不幹了,老子回家種地去吧?

骨氣雖然重要,但皇命不可違啊。

朱允炆之所以選擇楊士奇,也是看中了楊士奇靈活處理事情的個性,想當年老楊丟了印信,人家是靈活到直接撒腿跑路,今天讓他背口鍋,他也只能靈活接受了……

這事若是交給方孝孺,交給茹瑺、黃福等人,肯定是幹不成的,說不得他們還會寫個千字文,列個十八條理由,阻止不了還可能跪下來,說一句你不回京我就不起來之類的話。

朱允炆北巡的目的地可不是濟寧,而是北平,都到了這裡,怎麼可能就此回京師金陵?

“楊祭酒,解閣說得也有道理啊。”

朱允炆悠悠說道。

楊士奇差點鬱悶到吐血,眼前有個坡,你下不就好了,管他什麼解縉、茹瑺的,還讓自己再給你修個臺階,實在是過分啊。

沒辦法,你是老闆,你老大。

“臣以為,北平之地尤為特殊,巡視此地勝過其他。”

楊士奇只好頂著壓力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