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提升火藥的威力,才能解決火器射程上的缺陷。

可眼下二炮局尚未搭建起來,各種物資沒有到位,朱允炆只能將目光投向了火銃、火炮之上,提筆開始繪製步槍結構草圖。

小時候還打過獵槍,熟得很。

定遠城。

鬱新站在城牆上,看著安置在城外的百姓,眼窩深陷,略顯滄桑地問道:“有多少災民了?”

黃子澄拍了拍城牆垛口,嚴肅地回道:“加之前災民,已達到兩萬三千餘人,不止是懷遠一地,潁州、五河、固鎮等地,也有難民聞訊而來。人是跟著糧食走的。”

“朝廷的旨意,你也看了,認為可行嗎?”

鬱新有些憂慮。

皇上的旨意很清楚,就是以工代賑,讓災民去京師打工賺錢去。

如果這是一道強制性的旨意,鬱新會認為不錯,執行起來容易,把人一窩挪,送到京師便是,只要路上多注意點,保護好婦孺老弱,並不會出多大問題。

可這是一道倡導性質的旨意,不作強制要求,去不去京師,災民自己決定。

這也就意味著,有人會去,也有人會留下來。

定遠賑災主力也就那麼幾十個人,加上定遠衙役,還不到一百人,若是再將這部分人手分出去一半去護衛災民去京師,那自己手中的人手,豈不是捉襟見肘?

到時候自己就得親自去背糧食,煮粥,拿著棍子巡邏,維持治安了。

“皇上的旨意是對的,鬱閣老,這定遠城雖然不缺糧食,但缺乏過冬衣物,眼下已是八月初,尚還好說,若是等到十月,北風凜冽,他們可就會有人凍死在外面,畢竟,城中已無更多安置之地。”

黃子澄看了看秋日的天空,凝重地說道。

鬱新長嘆了一口氣,無奈地說道:“若是災民都不願前往京師,如何是好?”

定遠城畢竟只是縣城,物資十分有限,若不是調動衛所軍糧、瞿佑帶商人屯糧、各地商人聽聞高價不斷運糧,糧食供應都會出問題。

眼下最主要的矛盾,已經不是吃飯問題,而是保暖問題。

八月的夜已經有些涼,這還好說一些,蓋個衣服,點個火堆也能熬過去,可再冷下去,就靠著這些人身上的單衣,活不過冬天。

“盡人事,聽天命!”

黃子澄嚴肅地回道。

鬱新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便對雄武成道:“在縣衙、城中、城外,張貼朝廷倡議,找一些衙役、測字先生解釋給百姓,讓他們明白朝廷為什麼希望他們入京師,也告訴他們,朝廷不強令遷移。”

雄武成答應一聲,轉身帶人去安排。

李九站在衙門外,看著牆上張貼出告示,不由拉著李老三,道:“老班頭,你吃過公家飯,看看這告示,是不是砍人腦袋的?”

李老三掙脫李九的手,惡狠狠地說道:“沒錯,就是砍你腦袋的,你看看,這上面還寫著李九……”

李九頓時緊張起來,難道就因為昨晚上多吃了一碗飯,要賠上腦袋?

“朝廷公文,諸位聽著。”

一個衙役站在告示一旁,高聲喊道:“朝廷說了,京師需要人手,想要去京師出點力氣,賺錢養家餬口的,朝廷會安排人護送大家去京師。”

“都別嚷嚷!”

銅鑼敲響,衙役梗著脖子喊道:“聽清楚了,去了京師,朝廷管吃管住,還有工錢拿,一個月二兩銀子。官家說了,並不強求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