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敕令:設二炮局(三更)(第1/3頁)
章節報錯
三萬裡?
崔玉瞪著眼,難以置信地看著朱允炆,在那雙帝國的眼眸中,沒有半點玩笑的成分。
朱允炆很清楚火器的未來,雖然眼下的大明根本不具備研製火箭炮、導彈的條件,但並不妨礙給人想象的翅膀。
會創新的人,就應該無極限去突破。
當崔玉在試銃之地,親自上了火藥、鐵子,點燃引線之後,火銃便發出了一聲沉悶的聲響,鐵子飛了出去。
在火銃藥室中升騰的白煙中,朱允炆看到了火藥與火器的歷史。
後世周先生在《電的利弊》中寫道:“外國用火藥製造子彈禦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
這句話被有心人化為:
中國人發明了火藥,只用它做成了煙花。
朱允炆不否認周先生的文筆犀利,也不否認其針砭時事的本事,但卻可以肯定地說,周先生這句話,錯得離譜!
他不懂得,也沒看到過中國火藥、火器的歷史。
事實上,中國人發明了火藥,不止把它做成了煙花,還將它做成了火器,一次次保護著華夏子民與華夏文明。
很多人都知道,火藥的發現,是煉丹家“煉丹”的產物。
火藥最主要的成分,是硝石。
在古人看來,硝石這玩意,它不是石頭,是藥,而且還是上品藥。
而這一觀點的存在,也為火藥的發現打下了基礎。
秦漢時期,煉丹術盛行。
各位有志於長生不死的煉丹家們開始琢磨,怎麼才能煉出仙丹妙藥?
於是各自找出來不知道誰編寫的制丹配方,把硫磺、雄黃、雌黃、汞、硝石還有一堆亂七八糟的礦物藥,扔到鍋裡面瞎捯飭。
這些人是有成功作品的,比如將汞與硫磺、雄黃、雌黃等合煉,形成了丹砂。
丹砂這玩意吃起來挺舒服,效果立杆見影,五臟六腑沒毛病了,精神頭也足,吃飯能扒拉好幾碗,睡覺也不做噩夢了。
這就是仙丹,沒跑了。
既然有硃砂,那一定也有其他仙丹,繼續搞研究,這個配方不行,就換個配方。
在硝石、三黃等共煉時,砰,炸了。
估計煉丹師沒被炸死,所以配方留了下來,火藥就這樣出世了。
在葛洪《抱朴子》一書中,便記載有煉丹問題,而其所用的原料,便有硫磺、硝石。
唐代著名的藥物學家孫思邈,也是一位煉丹高手,在其《丹經》中,記載了一種“內伏硫黃法”以製造火藥。
火藥是一種藥……
沒錯。
後來李時珍在編寫《本草綱目》時,便寫明瞭:火藥可治癬、殺蟲、闢溼驅邪……
煉丹家一次次研究,發現將硫、硝、碳三種物質,以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一種“著火的藥”,所以,於是起名為:
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