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博覽區的作用是偷聽(第2/2頁)
章節報錯
“何為廣告?”
馬恩慧有些疑惑地看著朱允炆。
難道“廣告”是舶來詞?
朱允炆對期待的馬恩慧道:“廣告,便是廣而告之,街邊叫賣、吆喝是廣告,酒樓商鋪招牌、幌子也是廣告。京本祖版四字,實為冠詞,營賣書籍時,往往都會用到,比如那一本,冠詞為精鐫,那一本冠詞為新刻……”
馬恩慧長了見識,拿起一本《水經注》,看著封面上的字,輕輕讀道:“是書也,刻已數版,系皆偽舛,輒購求古本,敦請名士,按鑑參考,再三勘校,方成此版。”
朱允炆見馬恩慧又抬起頭,便說道:“書坊之人,稱這段話為識語。”
“可這本書真的請了名士,再三校正嗎?”
馬恩
慧詢問道。
朱允炆一攤手,道:“這個便需要詢問二王了,此書出自書局。依我看,不過是誇讚溢美之言,招徠顧客罷了。”
馬恩慧默默點頭,看著店內購書者眾,眼神中流露出了一抹笑意,說道:“之前臣妾還埋怨,耗費如此多銀錢置辦書局,如今看來,你是對的。”
“那是。”
朱允炆自信地笑道。
走出中華書局,馬恩慧看著隔壁竟也有不少文人,手持書籍在排隊,不由好奇,問道:“這是作甚?”
朱允炆看了一眼,輕輕說道:“這是朱桂的生意,聽說中華書局的事之後,非要參與其中,最後二王無奈,便給他出了個主意,售賣精緻書櫃、書架與書袋。”
“短短時日,他竟做得如此迅速?”
馬恩慧有些驚訝。
朱允炆笑道:“有利可圖,自是不願落於人後。現在看來,他是做對了。”
“可是,你不是安排他回去……”
馬恩慧有些憂慮。
朱允炆的安排馬恩慧是知道一些的,朱桂上交封地,甘願從商,自然需要一個穩定的營生,而朱允炆給他的營生,便是挖煤。
煤炭,多產于山西、陝西等地,說不得朱桂還得回山西。
朱允炆搖了搖頭,道:“山東嶧縣有個大型煤礦,可交他營生。那裡水運或海運,都方便一些。只是當下北地有些水道尚不通暢,只能走小船,這倒是一個問題。”
馬恩慧心頭一驚,拉著朱允炆的胳膊,不安地說道:“修河乃是天下大事,不可任心而為。”
修河,絕對不是後世,一臺挖掘機便抗住了所有。
在封建王朝,修河是關聯著國本的事,
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隋朝滅了。
元朝修了修黃河,天下反了。
若朱允炆再來一次大動作,這天下……
馬恩慧很清楚,修河不是一條鞭法,也不是遏田產兼併,不是下達政策,執行政策這麼簡單的事。
修河,需要徵用數萬乃至數十萬的民工,而這,才是最危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