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博覽區的作用是偷聽(第1/2頁)
章節報錯
十五日朝會結束之後,朱允炆便換了便服,尚未到西安門,便看到了一襲翠綠錦袍的馬恩慧。
“皇后,今兒天氣不錯。”
朱允炆走至近前,牽起馬恩慧的手,輕聲說道。
馬恩慧盈盈一笑,道:“皇上挑選的日子,老天爺也需要給點面子不是?也不知中華書局怎樣了,我們快去看看吧。”
朱允炆看著柔美的馬恩慧,道:“準不會差。”
馬恩慧咯咯笑了起來,說道:“聽聞皇上可是施了手段,也不知是什麼法子。”
朱允炆爽朗一笑,道:“皇后去了便知曉了。”
出了西安門,便是西皇城根北街,向北左轉,進入西十八街,過了珍珠橋,再向北便是成賢街,成賢街西面是國子監,東面不遠是小教場。
新華書局位於成賢街北端,朱允炆與馬恩慧一路走,一路逛,等到了新華書局時,已過了半個多時辰。
“好熱鬧。”
馬恩慧看向新華書局,門口人流如織,絡繹不絕。
朱允炆微微點頭,看來這新華書局的招牌是打出去了,至於能不能留住人,形成一個品牌,那就需要慢慢經營了。
“我們也去看看吧。”
朱允炆笑著對馬恩慧說道。
馬恩慧點過頭,便想要走入人群,此時一人輕輕擋在了馬恩慧與朱允炆身前,腰間一閃,露出了安全域性的令牌,也沒說話,便先一步走在前面。
朱允炆與馬恩慧進入了中華書局,裡面已是人滿為患,喧囂一片。
整個中華書局,開出四個區域,分為左堂、中堂、右堂、後堂四區。
中堂區域,擺設的是史子集與前朝史書;左堂區域,擺設的是通俗、雜誌文集;右堂區域,則設有《三字經》等少兒啟蒙讀物,同時也是筆墨紙硯售賣區域,亦是結賬區。
後堂區域最是熱鬧,可謂是絕不同於其他任何書坊。
朱允炆借鑑了後世書店設定讀書區的創意,將中華書局書鋪後面的左右廂房騰了出來,設為博覽區。
文人嘛,都喜歡吵吵,誰都不服誰。
看這個人寫的文章不行,罵一句垃圾。
覺得這個詩寫得矯情,還是垃圾。
文人相輕很正常,大家都是“指點江山在我,舍我皆是垃圾”的心態,哪怕是自己有半瓶子酒,也能裝作一瓶子晃盪。
至於有多少真才實學,那就不好說了,反正眼高著呢。
天下舉人嘛,雖然拄著柺杖的老人不少,但畢竟還是年輕人為主,設定一個博覽區,釋放下他們的青春張揚也好,順便還可以安排一些耳朵,偷聽下最時潮的文化界訊息。
文人的思想動態,還是需要把握的。
如果這些人在討論程朱理學的時候,順帶討論下朱熹納尼為妾的事,臆想下當年老朱熹的風流,是沒關係的。
可如果在看《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時候,不關注於內容本身,而是糾結于姓氏問題,天天想“我姓劉,你姓孫,他姓曹,為啥這天下姓朱”,那朱允炆會不高興的。
派劉長閣邀請他們參與下新刑具的測試工作,也算是為國做貢獻了。
“京本祖版《三國志通俗演義》?嘻嘻,為何還寫了京本祖版四個字?”
馬恩慧拿起了一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對朱允炆詢問道。
朱允炆解釋道:“但凡刊印書籍,唯傳播才顯其價值。這四個字,其實是一種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