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左右手上京(第1/2頁)
章節報錯
孫弛駿的提議沒有受到任何阻礙,畢竟有不少的高階將領都接受過藥草的救治,得了恩惠還不領情,那不就成了忘恩負義之人了?
當然,孫弛駿提拔高山也是有私心的,到底是自己人,高山如果能在軍中做出成績來,他的面上也有光。
如果以普通士兵的身份,想要熬出頭太難了,百夫長雖然只是個管著百人的小頭目,但手下有人好辦事,總好過一個人在最底層掙扎。
這時候的孫弛駿還不知道,高山和丁小白已經私下裡有了約定,不過即便他知道,也只有祝福的份兒。
在孫弛駿的心裡,他雖然很喜歡丁小白這個小丫頭,但一多半還是喜歡她的才華和為人處事。
至於說到男女之情,肯定是沒有佔多少的,或者說是他自己這時候還沒有察覺到,畢竟小丫頭還小呢。
之前他不願意當丁小白的叔叔,也不過是心裡彆扭,覺得差著輩份不好相處,他寧願只當這丫頭是妹妹,親近起來才更理直氣壯些。
所以為了保護丁小白,即便救下十萬大軍是莫大的功績,這個名字也是萬萬提不得的,怕給小丫頭招來麻煩。
孫弛駿不想自己佔著功勞,就把功勞扣到了高山的頭上,高山謙讓不開,也就只能接著了。
倆人默契地都把小丫頭藏在了心底,沒讓任何人知道,他倆不說,興、旺、昌、盛四人自然不會大嘴巴,這也就成了只有他們幾個人才知曉的秘密。
所有人都以為這場仗會很好打,西秦國人多勢眾,糧草充足,打個蠻荒小國,怎麼看都應該是手到擒來。
畢竟蠻國兵士在數量上處於劣勢,哪怕他們再如何地英勇善戰,但人少地瘠是事實啊,供給是完全跟不上的,根本就沒有打持久戰的可能。
哪想到西秦國的想當然,竟是出了天大的疏漏,蠻國糾集了附近的眾多小國,許諾了打下西秦國後,均分西秦國的資源,從而讓眾小國同仇敵愾。
所以這一場仗,出人意料地一打就是整整五年,而在這五年裡,發生了太多的人和事,也把某人拴在了京城離不開。
國事為重,丁小白盡心地侍弄好自己京郊的兩處田莊,看著農人改制水田,還要教他們漚肥、施肥,時間彷彿一眨眼,倏忽地就滑過去了。
又是一年到了頭,這個新年丁小白是在京城過的,沒回去半坡村,實在是不敢離開,皇上緊盯著呢,想來在水稻收穫之前,她是肯定回不去的了。
既然離不開,那就乾脆守在這邊大幹一場,總不能白來了京城一趟,丁小白本也不是能閒下來的人。
當年孫弛駿一離京,他手裡的店鋪和酒樓,就都歸到了丁小白的手裡,照孫弛駿的原話,擱在別人手裡他不放心。
輔國公府雖然一直有著自家的一些產業在經營著,但都經營得普普通通,尋常的收益罷了,能維持個日常開銷,略有盈餘而已。
要說輔國公的大進項,幾乎都出在孫弛駿身上,真說起來,孫弛駿算是輔國公府的一個異類。
這可不是他才學不行,大名鼎鼎的凌塵公子,可是公認的京城四公子之一,大儒、學者們選出來的,半點虛招子沒有。
可他偏偏不喜政事,其他三位公子都已經坐位朝堂,他卻只喜歡鼓搗自己的大小酒樓和食鋪。
看他鬧著玩兒似的,隨手左一間酒樓右一間食鋪,卻是弄一間成一間,也真是個奇才了。
生意只要到了他的手裡,就沒有做不成的,還都能做得有聲有色,風生水起,整個輔國公府,真就沒有其他人在生意上能望其項背的了。
也算是臨危受命,丁小白當然沒有絲毫猶豫地接下了,不說好多鋪子原本就記在她的名下,只說孫弛駿為了保家衛國出征邊關,她也得替他守好這份產業。
她倒是不怕輔國公府的人嫉妒她攏著孫弛駿的產業,畢竟她是輔國公夫人認下的孫女兒,名義上也是輔國公的小姐呢,不擔心肥水流了外人田。
一邊顧著孫弛駿的酒樓、食鋪,一邊盯著田莊的農田改質,丁小白是眼見著春天到來的。
當她盯著農民插好事先在空間裡培育的稻秧,又叮囑農戶好好看顧,才算是終於從農事上閒下來了。
轉過身,丁小白就在京城建起了幾間作坊,家裡的作坊只供應北邊就行了,畢竟半坡村那樣的小地方,不管是人手還是人才都有限,再擴張已經沒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