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國開端,劉備到底是不是偽君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宋明之後,本應該進入盛唐時期的陳光年直接改為了進入三國時期。
或者說,決定重新系統化的說一下三國時期的諸多人物。
作為一個堪稱璀璨的時代,三國本就是一個充滿了話題性的事情。
而這裡面也自然有很多的爭議,其中最大的爭議自然就是三國裡面,劉備到底是不是一個偽君子。
陳光年曾經進入過劉備的這一生,但是他仍然說不出來劉備是一個君子的話語來。
因為這個詞語能形容他,也不能去形容這三國之中的任何一個君主。
如果說劉備完全是假仁假義吧,這就太過分了,畢竟劉備在世的時候,他所領導的蜀漢勢力可以說是人才濟濟。
其中不乏真正的精英大才,這些人對於劉備也是忠心耿耿,其凝聚力更是無需多言。
這絕對不是一個偽君子所能夠辦得到的事情。
但換而言之,如果你說他是一個真正的君子,那麼那就忽略了他的身份。
劉備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將領,也不是大漢的某個官員,他是蜀漢昭烈帝。
他是東漢末年的群雄之一,他是諸侯之一,甚至是軍閥亂戰之中的軍閥之一。
對於一個擁有這種身份的人來說,你對他的評價是....君子與否....這本來就是可笑的事情。
對於一個擁有廣袤領土並且手下還有這諸多猛將名臣的劉皇叔,昭烈帝,你怎麼會用是不是君子來評價他?
他在那個時代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時代,同樣他也是一個十分特殊的人。
無論是他本身的賢名亦或者是他的人格魅力,就在他如同喪家之犬被曹孟德趕出徐州的時候。
便是當初的天下第一諸侯袁紹,這個已經開始目空一切的傢伙都對他非常尊敬,親自讓諸多大將肅清道路,自己跑到鄴城外二百里的地方和劉備見面。
這裡面的確有他劉備是漢室宗親的緣故,但就憑袁紹當年琢磨著乾脆換皇帝的這種人來書。
這個身份有多麼的重要,那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的。
同時期對於劉備的評價也是十分的高,東晉著名的史學家習鑿齒就曾經給過劉備一個評價。
“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不亦宜乎!”
這句話出自《漢晉春秋》,對於劉備的評價可以說是很中肯的。
他並沒有手劉備如何仁義,如何偉岸,對於劉備這種“拉攏人心”的行為也是說得十分明白。
換而言之,他的話語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
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
因為如果我們非要討論他劉備行仁義之事的時候到底是什麼心理活動,他到底出自於什麼目的。
這本身就沒有任何可以討論的地方,因為這不但是個悖論,最重要的還是一個完全談論不清楚的事情。
畢竟誰能知道一千八百多年前,那位劉皇叔腦子裡到底想點什麼。
只能說,你想要如何看待他就如何看待他,只不過如果你不行進入了那麼一個混亂的局勢之中然後遇到了那麼一個人。
不管他是不是偽君子,不管他是不是偽善。
你都應該感謝蒼天對你的恩寵。
但話都說到了這裡,那麼劉備當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老好人,這簡直就是胡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