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朱元璋與陳友諒(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友諒自己也是明白的。
你仔細看他的打法就會發現,無論是龍灣之戰,洪都之戰,亦或者是鄱陽湖之戰。
上來就是全軍出動,那是一丁點回旋餘地都不留,爭取一波帶走對方。
很多人都說陳友諒是在鄱陽湖之戰上運氣不好,這就有點不懂裝懂了。
因為你如果瞭解了陳友諒你就該知道,鄱陽湖已經是陳友諒的絕地反撲了,他在這一刻已經是沒有什麼後繼之力了。
真正要是說機會的話,他應該是最開始的龍灣之戰!
因為那個時候陳友諒的兵馬士氣最高,帶著的兵馬是朱元璋的十倍之多,而且還是順流而下,那簡直就是如秋風掃落葉。
但事實卻是一次次的失敗,等到了鄱陽湖的時候他就已經是垂死掙扎了。
當時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看著威風凜凜的,但其中有一半是壓根就沒有上過戰場的青壯百姓。
那就是臨時湊數徵召出來的。
看著很驚人,但實際上卻是沒有什麼用處。
還會拖累他的真正戰鬥力。
而在這一戰之後朱元璋也長出一口氣,說出來了那句奠定陳友諒地位的話語。
友諒亡,天下不難定也!
兩個人的戰鬥看似緊張不已,但朱元璋是知道自己的贏面很大的。
因為他們兩個人的打法直接就是互克。
陳友諒這種動不動就拿出全部實力和你來一把梭哈的精神病式敵人,在朱元璋這種中規中矩的苟式打法上是十分吃虧的。
朱元璋的苟不僅僅是打法穩妥,不肯矛頭,而且他的抗壓性極大。
這種一波流最怕的就是這種抗壓強的,他真的能夠將戰場給你拖下去。
而且拖下去之後他越來越強大,但是你可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其實我們不用在乎那陳友諒在後世的評價如何,也不需要在成王敗寇的事實之下,老朱家到底有沒有對陳友諒抹黑。
你不可否認陳友諒是一個英雄。
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去賭氣一樣的說,大家做就要做絕,只有勝利者才有機會。
說這些既中二又胡鬧的話語。
但實際上真的走到了這一步的人,都是非常的懂規矩,這個規矩不是別人限制他,也不是世道限制自己,而是他自己覺得自己應該遵守這個規矩。
就比如在鄱陽湖水戰之中,雙方都知道這是生死存亡的一戰。
朱元璋知道自己輸了將一切都沒有了,陳友諒也知道,這一戰自己輸了,那麼自己就真的再也沒有機會捲土重來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無論是朱元璋還是陳友諒,兩個人誰都沒有去將自己放在北方防備那元朝兵馬的大軍調回來。
哪怕是一兵一卒,他們都沒有從北邊的防備元朝大軍身上調走。
無論是朱元璋險死還生,還是陳友諒身死道消。
他們都沒有過這種想法。
所以時至今日,他陳友諒的墳仍然在長江大橋的橋頭不遠處。完好無損的保留著。
作為元末時期,抗擊元朝態度最為堅定的那個人,陳友諒的確是有資格獲得這個待遇。
真正在乎一樣東西的人,才不會去掀翻這個桌子,動輒說掀桌子的人,無論自己說的自己多麼的忠君愛國,說到底他也不過是一己之私罷了。
其實有時候也會想,如果陳友諒真的在最後絕地反殺了朱元璋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