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后對於老朱來說是一個賢內助,對於朱元璋的幫助也是極多的。

不過,如果只是這麼說,那麼恐怕還不足以更加深刻的瞭解到一個人被限制住是多麼的重要。

其實在朱元璋的身邊還有一個和朱元璋很像的人,那就是開局一張網的陳友諒。

他也是朱元璋最大的競爭對手,相比較於朱元璋這個開局一個碗的乞丐出身,陳友諒那也好不到哪裡去。

他是漁夫出身,日子也是很難熬,他若是成功了,那就是開局一張網。

很多人會想,如果當年陳友諒贏了會怎麼樣?

其實吧,這個沒有什麼可比性,不能說陳友諒不會贏而是他實在是沒有太多可以贏下來的機會。

其實很多喜歡,尤其是喜歡看爽文的人,一定會非常喜歡陳友諒的。

因為他符合一個爽文男主的所有特點。

說實話就元末那種亂局,最後一陣殺伐之後挺進了決賽的也就是三方勢力。

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

這幾方勢力張士誠雖然說他是個陪跑的有些過分了,但說實話,他的兩大謀士是寫的,這個事情而已是很神奇了。

沒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還有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就是張士誠麾下的謀士幕僚。

在這種局面下,張士誠打贏的可能性那幾乎是微乎其微。

不是我看不起寫的,主要是朱元璋和陳友諒說到底還算是一家人,都算是紅巾軍出身。

他們倆怎麼打都是紅巾軍內部問題,他張士誠一個私鹽販子怎麼也擠不進去的。

更不要說這個私鹽販子還是佔了方國珍和元朝的便宜。

所以張士誠被清理掉之後,他麾下的諸多將校幕僚基本上都是順勢投降,沒有什麼多餘的反抗出現。

尤其是徐壽輝手下四大金剛之一的傅友德,最後更是混到了朱元璋手下國公位置。

甚至我都懷疑,在這群將領的心中吧,其實朱元璋和陳友諒誰贏了都不重要,反正都是紅巾軍出身的漢子。

誰贏了我們跟誰就是了。

甚至如果是朱元璋輸了,除了淮西二十四將這些發小,其他人啊,恐怕也不會多麼的盡忠職守。

這話雖然難聽,但這是事實,從五代十國就開始的事實。

武將已經慢慢放棄了忠誠兩個字。

這是從魏晉時期,那所謂玄風推翻了儒家之後直到南北宋交接的程朱理學經歷了第一次崩殂之後造成的惡果。

大家的祖宗都跟著元朝混過,所以侯曼跟著誰混,那不是混呢。

你弄明白了這件事情,那麼宋之後的很多歷史你就都能夠弄明白了。

比如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為什麼程朱理學這種噁心人的玩意會大行其道。

沒別的,再不用咱們就和某國的某個有色人種一樣了,打不過咱們投了

說回了這裡面陳友諒和朱元璋。

這兩個人是兩個相對極致的人,他們的優缺點明顯到了雙方互相剋制。

很多人會說朱元璋贏了陳友諒是有很大的運氣成分,畢竟這陳友諒當初實力雄厚,而且兵馬氣勢如虹,那手下大將張定邊更是有元末第一猛將之稱。

在這種情況之下,朱元璋鄱陽湖一戰打得絕對是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