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收攏朱元璋,張士誠麾下的諸多大將北上征伐,攻克大都,生擒順帝,腳踢王保保。

之後他做的會比朱元璋還好麼?

其實並不會吧。

打江山靠的是武將,而坐穩江山來說,他靠的就是文臣,這是沒有辦法也不需要多說的事情。

朱元璋對於元廷舊臣是十分的拉攏,無論是劉伯溫亦或者是什麼人,他都將自己的態度表達的十分明確。

這就是他妻子的作用,勸得住他,能夠讓他做些不想做卻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壓制他的暴虐,讓他一步一步的走上無上帝王之位。

而另一邊,陳友諒對於這些有元朝背景的讀書人,那就是乾淨利落多了。

什麼讀書人不讀書人,那都是敵人!

不殺了你就一百一了。

所以在治理天下上,他的確是不能和朱元璋相比。

當然,這種性格對於很多喜愛爽文的人來說這仍然是十分的有意思。

畢竟叛徒嘛,叛徒必須死。

他們也好陳友諒也好,並不在意是元朝還是宋朝亦或者是明朝,對於百姓來說他可能是真的沒得選擇。

而在元朝雖然我也不是很喜歡這個朝代。

但是你不得不說仍然有,郭守敬,張養浩,許衡這些優秀的文人。

陳友諒的估值導致了他的手下妥妥的就是一群粗人莽夫,這性格有沒有人能夠遏制,便讓自己變得跟家的暴躁暴戾。

這就是有沒有人鉗制他,壓制他的問題了,如果有,那麼陳友諒也不至於這般的悽慘。

如果讓陳友諒上位,恐怕他撐死了也就是二世而亡了。

最後還要留下一段傳奇,說他如何如何

其實二世而亡說到底也不過是因為他靠著諸多僥倖和運氣得到了天下,但是他和他的後代並沒有辦法守住天下。

所以二世而亡是很容易的,也不是什麼天運。

畢竟代代王朝更替那可是極為容易出現問題,秦國一口氣出現了六個明君還有一個bug。

等到沒有了敵人轉型不及時,那麼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秦國如此,隋朝也是如此,這不是什麼被佔了便宜,而是正常無比的事情。

因為在他們之前還有一個個一代而亡的存在。

說到底他們也不過就是普通人,他們有著常人沒有的能力,但是也有著常人沒有的地位。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帶動著天下,帶動著無數人。

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言官就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了,文臣這種東西也是必不可少的了。

而一個不聽言官,不停文臣的,一定是好人麼?

那也未必,比如朱祁鎮。人送廟號明堡宗,大明戰神朱祁鎮,他就是標準的我不停文臣的。

但是他卻是一手導致了大明名望根底的。

而這個人,是個傻子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