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戰直接導致了朱元璋改變了自己對北方的政策。

在此之前,或者這一戰的目的朱元璋那叫一個乾脆,就是四個大字。

永靖漠北!

他是真的打算把漠北從根兒上給他斷了,斷的乾乾淨淨的。

但是結果確實真的打了他的臉,也讓朱元璋陷入了一個最為尷尬的局面。

沒馬了,只能將馬政拿到檯面上來,可就算是如此到了永樂年間這還是沒有用處,當然也有好處的。

那就是加快了火器的發展,畢竟咱們的老祖宗並非不聰明,就看需不需要了。

在嶺北之戰結束之後,朱元璋將一勞永逸的想法放下,改為了和之前所有朝代一樣的步步緊逼步步蠶食。

同時設立漠南衛所來完成這件事情。

可以說嶺北之戰直接導致了明朝的北方戰局。

當然啦,藍玉封神之後其實也不是沒有機會再來一次,但是吧.....

諸多原因,最終讓年老的朱元璋放棄了。

其實很多人都說朱棣到死都比不過自己的父親這也是有理由的,因為朱棣和朱元璋差距最大的不是在軍事上。

不是在政治上。

不是在對待百姓上。

是朱元璋知道自己還有幾年可活,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也知道有些事情吧,不是說想做就能夠做的。

而朱棣在這方面的確是相差甚遠,他很強,但是和朱元璋一樣,他哪怕是五次親征,他都仍然沒有完成自己的戰略目標。

甚至在他末年的時候他幾乎打崩了自己兒子苦心維持的後勤。

這一點其實也不需要爭辯。

捫心自問,在古代北征這件事情上,在大明風華出現之前,僅僅是從歷史書來了解。

你們很難把五次親征這件事情上放到前面。

秦始皇北伐,漢武帝北伐,唐太宗時期北伐,朱元璋時期北伐,甚至就連高粱河車神北伐的知名度可能都要在朱棣前面。

康麻....康熙大帝時期北伐,可能還在他的前面。

這一點在影視劇影響之前,就已經非常明顯了。

這並不是說朱棣的北伐做的錯了,也不是說他的戰果不夠大,而是沒有完成他的戰略目標。

舉個類比的例子,劉備和曹孟德爭奪漢中。

這個就很明白了,劉備贏了麼?

贏了!

他完成了自己的戰略目標麼?

那必須沒有,漢中得地失人,你怎麼算這也是被坑的死死的。

所以朱棣和劉備奪漢中有十分類似的效果,贏了,但是沒有完成自己的戰略目標。”

喜歡縱橫諸朝,吐槽皇帝竟然這個樣請大家收藏:(縱橫諸朝,吐槽皇帝竟然這個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