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光年看來朱棣的決策上並沒有問題,甚至陳光年明顯能夠感覺的當朱棣想幹什麼!

他想效仿當年和他局面半斤八兩的唐太宗,也來一場大治!

但是朱棣卻是運氣著實不算太好,在基本盤一樣的情況下,雙方打出來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很多人都在說朱棣的時候,會說朱棣勞民傷財,將國內民生打的崩殂,甚至在最近挺火的電視劇大明風華里,也暗戳戳的將這件事情掛了出來。

朱高熾高呼,沒錢。

而且漢武帝打空了文景之治的積蓄,這種事情就擺在前面,也很難不讓人去聯想起來。

但有時候你的話不能這麼說,因為相比較於漢武帝,朱棣其實更像另一個人,創造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

雙方都不算是順位繼承這不是相像的地方,都是太宗這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們接手的基本盤,那當真可以說得上是半斤對八兩,誰也好不過誰。

我們一提到明初,那也是名將輩出,那也是悍猛無比,恢復中原,再造華夏啊!

當然,朱元璋的戰績很猛,藍玉更是打出來了捕魚兒海這種對標霍去病的神奇戰紀,可明明有這麼強大的勝利。

怎麼到了朱棣的時候還需要五次攻打漠北,怎麼還需要一次又一次的遠征。

草原上的蒙古帝國都沒了,那麼是怎麼讓整個明朝北部邊疆還出現了這麼多的問題?

同樣,朱棣時期東西南北四方打了三個,除了那個小日子還不錯的傢伙沒打,剩下的無論是西藏還是安南,那都是錘了一個遍。

他怎麼就成了勞民傷財這種評價了,而且你還只能用戰功解釋不能在這方面辯解。

其實我們如果只看勝利那麼這真的十分輝煌,但如果我們要是真的貫穿這個歷史的話,就會發現其中的問題。

首先是明初對戰北方,最關鍵的一戰是什麼?

捕魚兒海藍玉封神?

並不是,是洪武五年名將盡出,十五萬大軍十五萬預備戰馬,總人數超過三十萬大軍進發漠北的嶺南之戰。

也是王保保的封神之戰。

這一戰朱元璋大敗而還!

洪武五年,朱元璋合騎兵十五萬,三道並進。

十萬騎兵一人雙騎加上後勤輜重,說是超過三十萬已經是很保守了。

而在這一戰上,朱元璋絕對算是空前絕後的規模了。

要知道在洪武二十三年清算的時候,整個大明上下官兵只有一百二十萬人出頭,馬匹還不到五萬匹。

這麼一算,你就知道當初嶺北之戰的決絕了。

這一戰朱元璋決策上沒問題,分三路各五萬人,從兵力上誰都看不出來誰是虛的誰是實的。

中路為正軍,東西兩路為奇兵,而且各方將領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

中路大軍以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出雁門關,打著急攻和林的旗號,實際上是直接開了緩行漠視,想要將元廷餘孽誘惑出來直接打殲滅戰。

東路大軍是曹國公李文忠,從應昌府攻打和林,不但是出奇制勝,更是在元軍南下和中路廝殺的時候直接來一場繞後。

而西路則是宋國公馮勝,出金蘭直接攻打甘肅,這是純粹的疑兵了,要誘惑元廷分兵來戰,順帶清理掉甘肅行省的殘軍。

等到解決了他們之後,在從亦集乃越過了大漠和中路,東路兩路大軍匯合。

這個打法,你其實是挑不出毛病的,這個排兵佈陣,你論起來也是沒毛病的。

但是失敗的那也是沒什麼毛病,這是王保保的封神之戰,正面反向誘敵深入坑了藍玉徐達,東路李文忠被打了埋伏。

就馮勝這個虛晃一槍的贏了,結果並沒有人任何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