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聯邦登月專案的商業內卷(第1/2頁)
章節報錯
想當初,聯邦宇航局正式宣佈星際探索技術公司成為聯邦龐大的阿爾特彌斯登月計劃中唯一的一家登月艙承包商,貝佐斯還有點不相信。
因為那是一個極其不成熟的技術,卻擊敗了由藍源+洛克希德馬丁+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德雷珀公司組成的全明星“國家隊”。
自己的技術明明最成熟,成功率最高,並且自己的合作勢力還那麼強大,敢叫“國家隊”就是因為這個。
竟然輸了!
至於那個什麼“小企業隊”,名字就解釋了, 二十多個公司組成的團隊來湊熱鬧,被pass掉也正常。
只是貝佐斯實在是想不到,自己為什麼會輸?
任務架構上,SLS將發射三名宇航員乘坐獵戶座飛船進行為期多天的月球軌道之旅,隨後兩名宇航員將轉移到登月艙著陸器,這是他們前往月球表面的最後一站。
著陸之後經過大約一週的月面探索,他們將乘坐登月艙著陸器重新起飛,返回軌道上與獵戶座飛船對接,然後返回地球。
要知道埃瑪隆的“登月飛船”可是非常不成熟的,甚至研發測試的過程中就炸過好幾次。
所以這個結果令人震驚和意外。
按照通常思路,埃瑪隆的“登月飛船”頂多在“三選二”的環節裡中標,就是中標了也會成為備份。
三選一能中標,相當於把聯邦的重返月球大業最後環節完全交給了埃瑪隆,成敗在此一艦。
這個決定從技術上可謂相當冒險。
因為另外兩家是傳統的阿波羅式登月艙,登月艙可以透過成熟的商業火箭或者SLS運送至環月軌道或者環月空間站停泊組裝,實際工作段只是著陸並飛離月球表面。
但基於“登月飛船”是個異類,其高達50米,重達約100噸,一個“登月飛船”大到能把另兩家登月艙都塞進去還有富裕, 即使強如土星五號或者SLS火箭都無法將其送至月球軌道。
那怎麼辦?
難道瞬移過去?
而埃瑪隆就有自己的辦法, 那就是他的公司正在研發中的“超級火箭”助推器,只要它成功了,就可以把原計劃中的“星艦”和由星艦改裝成的“登月飛船”發射到太空。
所以實際上聯邦宇航局是拿錢資助了一款超級火箭太空飛船的研發。
本來埃瑪隆要自己掏錢研發,現在好了,國家支援了。
至於登月什麼的,都是順便。
可又一個問題出現了,那就是“超級火箭”助推器只能把“登月飛船”送到太空軌道,不能直接送到月球軌道。
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登月飛船自己飛到月球。
可這就需要完整的可重複使用星艦系統完成開發並且成熟。
還需攻克大規模低溫推進劑在軌加註技術並使之成熟。
甚至一次加註還不行,登月飛船和加油用的星艦需要多次在軌加註。
另外也得攻克星艦載人需要面對的一系列安全、技術和政策問題。
加註好幾次才能登月一次,說實話挺麻……不,相當麻煩!
總而言之,都是登月,其他兩家充其量算個“普通”難度,而埃瑪隆就是“地獄”難度。
偏偏聯邦宇航局就選擇了這個。
也有人說,研發中的星艦每次試飛都有宇航局的評標團隊親臨現場觀摩,可能正是這種屢敗屢試的精神和強大的執行力打動了宇航局,讓他們做出了決定。
嗯,就當真的聽吧。
另外,大統領登子對登月艙經費撥款嚴重不足可能也是埃瑪隆的“登月飛船”中標原因之一。
前兩年,載人登月艙預算一路狂砍,以至於最後的撥款只能滿足一家全力工作。